中歐“遲來之會”,合作卻正當時

時間:2012-02-14 14:39   來源:解放日報

  今日,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作為龍年中歐關係的開篇之作,它將如何促進中歐關係更趨緊密?在歐債危機火燒連營、歐元保衛戰打響之際,中歐互動又將釋放何種信號?

  歐洲紓困態度更明確

  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原定於去年10月在天津舉行,但因歐盟臨時決定舉行首腦會議討論迫在眉睫的歐債問題而被雙方推遲。時隔近4個月,歐債危機出現趨緩跡象,領導人會晤在此背景下順利重啟。

  雖然會晤姍姍來遲,但近4個月來歐盟國家應對歐債危機的思路和措施,讓人看到了歐元區內部逐步統一思想認識、一致行動化解危機的決心。例如,歐盟25國已通過並將在3月正式簽署“財政契約”以加強財政紀律,以及剛剛傳來的希臘議會通過第二輪救援協議的消息。一系列跡象表明,歐盟聯手對成員國實施紓困救助、要求負債國完成自身經濟整頓和變革的“家庭作業”、防止歐元區分崩離析的態度更趨明朗,這為中歐領導人就合作應對歐債危機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這4個月,也出現了一些“非利好”消息。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包括法國在內的歐元區9國以及34家義大利金融機構評級都被標普下調。這是否會影響中國對歐洲的信心?中國現代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錶示,這些下調出現之前,市場已經有了充分預計,況且去年年底歐洲央行通過再融資操作業務向歐洲銀行業投放創紀錄的4890億歐元三年期低息貸款,以及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搭建“臨時美元流動互換機制”,以0.5%的互換利率將美元貸給歐洲央行等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儘管如此,歐元集團主席容克仍舊表示,歐元區正處於“技術性”衰退的邊緣,一些分析報告也不看好今年歐盟經濟前景,因此可以想見,闡明歐洲經濟現狀,促進中方對歐洲的信心,將是歐洲領導人此訪目的之一。當然此番會晤對提振全球市場信心也有重要作用。

  而關於西方唱盛中國、要求其救助歐洲的論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會長、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指出,本月初,溫總理在會晤德國總理默克爾時已表態,中方正對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和歐洲穩定機制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和評估。此次中國領導人同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進行交流,是一個向歐盟決策、執行機構發出聲音的機會,可能對我方立場進行重申或進一步補充。

  中歐未來規劃可互補

  越是在歐債危機情況下,中歐越是應該攜手應對挑戰、深化夥伴關係。中國“十二五”規劃與“歐洲2020戰略”在發展理念、發展方向和政策實踐上擁有許多交匯點和互補性。這從會晤議題中可見一斑。根據歐盟理事會提供的資訊,議題包含貿易投資、綠色能源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項內容。而同期舉辦的第七屆中歐工商峰會,與會者將圍繞城市化合作、產業升級和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和政策支援等展開討論。

  陳鳳英錶示,在中國對歐盟投資方面,歐盟既“放”且“防”,從客觀上它有借助中國投資拉動經濟的需要,下降了準入“門檻”,但又生怕“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故而中國參股並購的企業雖有增量但仍有限。梅兆榮則指出,中歐大型企業的合作相對容易,而中小企業的合作則存在難度,原因之一是歐洲某些國家的大公司,其產品的關鍵零部件、高技術配件往往由中小企業負責,這就使它們在同中國中小企業打交道時不敢讓對方接近自身核心技術。對此,不少國內學者都呼籲,歐盟在對華技術轉讓方面應邁出更大步伐,尤其是低碳技術等領域,實現中國市場優勢和歐盟技術優勢的互補。

  此外,在7月歐洲穩定機制正式啟動的背景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問題也可能會被歐洲提上議事日程。與此同時,希臘議會雖通過了第二輪救援協議,但希臘接下來是否仍會“不鬆勁”地“勒緊褲帶”,國內不滿是否會影響政府施政效率,也將是中歐共同關心的問題。(張全)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