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報紙網3月1日文章】題:俄羅斯的全球定位:2012 2018年(作者《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
從2011年起,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理髮表了一系列文章,集中闡明瞭他對國際問題以及俄羅斯全球地位看法。那麼,普京對俄羅斯的國際定位究竟是什麼?
無意復辟蘇聯模式
首先,俄羅斯是一個不再經常重提20年前陳年往事的國家。
在第一篇選舉長文中,普京明確表示,後蘇聯時代已經結束,往事已成為歷史。普京顯然無意復辟蘇聯模式,而是試圖推行一種全新的一體化。更何況莫斯科並不願人們將歐亞聯盟與蘇聯聯想到一起,這只會令夥伴國倍感警惕。
其二,俄羅斯是一個全方位出擊的全球性的大國,是維護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並與其他金磚國家共同捍衛國際秩序的某些原則。如戰略自主性、主權不可侵犯性、實力平衡至上等。積極在全球活動,目的也是為在需要直接行動的時候能擁有足夠的地位及威信。
其三,俄羅斯已成為經常性的,主要是不友好行為的作用對象。從軍事挑戰(導彈防禦、提升軍備、北約東擴)到將社會制度形式強加(通過資訊攻勢以及不合法的軟實力)于我們。目前,世界已變得極端危險、充滿仇恨。我們要想取得成就,只能依賴實力,而且是“硬實力”,“唯有俄羅斯變得強大,堅決站穩腳跟,它才能受到尊重,它的意見才會受到重視”。
更加關注中國亞洲
其四,俄羅斯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有意與所有國家發展經濟往來.不閉關鎖國,在經濟上不會採取孤立政策。值得關注的是,普京承認,購買國外軍備是正常現象,只是要限制在合理的規模,他還解釋了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可能帶來的益處,而俄羅斯國內一直對世貿組織成員資格不太感冒。
其五,俄羅斯是一個對西方感到失望的國家。原因不只是普京此前經常抱怨的,即西方不尊重俄羅斯,或是不願視莫斯科為平等的夥伴。更糟糕之處在於,西方政策並未帶來其設想的成果,簡而言之,即缺乏效率和遠見。從“阿拉伯之春” 到歐元區債務危機,從伊朗到朝鮮,一切都與初衷背道而馳。普京對美國有強烈的不信任感,這形成于他擔任總統期間與小布希打交道的過程當中。儘管近3年半以來,他並未直接管理外交,但由於在本世紀頭10年雙方缺乏有誠意的互動,這種想法依舊,而這一特點勢必將對未來的外交產生影響。
其六,俄羅斯開始更加關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這也是出於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發展的需要。一直以來,俄中兩國對國際秩序中所存在的問題都持相同的觀點,如今,俄羅斯更希望“借中國東風助推本國經濟”。美國成為俄羅斯的尖銳對立面,普京在文中提到,美俄對國際體系的看法南轅北轍,兩國關係也缺乏維繫的經濟基礎。
普京對世界局勢所存在風險及威脅的論述鮮明而傑出,要優於他對國家發展戰略的闡述。但最近幾年的現實表明,在瞬息萬變的當今世界上,作出認真的戰略規劃其實是沒有意義。如此看來,俄羅斯慣用的對外部形勢變化及時應對的戰術,即便並非次次成功,但起碼是唯一合理的選擇。普京也是以此為出發點,來處理個人以及國家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