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為什麼會贏

時間:2012-11-09 08:31   來源:國際金融報

  奧巴馬為什麼會贏?有人說這是“屌絲”對“高富帥”的勝利。雖是戲言,但不一定沒有道理。一場競選,涉及社會、經濟、外交等多方面政策,在糟糕的經濟面前,美國選民對於奧巴馬與羅姆尼的競選政策,並非選擇哪個更優秀,而是哪個更“草根”。

  “屌絲”更關注公平,“高富帥”則要求秩序。這一點在兩位候選人的稅收政策上,表現得格外明顯。向富人多徵稅是奧巴馬救經濟的政策之一,而共和黨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減稅促經濟的策略。其實,從實際操作來看,這兩種策略都不是什麼好政策。但一增一減,體現出來的“階級感情”卻完全不同。

  “富人稅”看似體現了“富人多交稅,工薪少交稅,低收入者不交稅”的個稅基本徵收原則和宗旨,但對美國而言,“富人稅”的實際意義不大,相反還有害。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富人還能多交多少稅?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比例為5%的美國富人,納稅額佔聯邦政府個人所得稅收入的57.1%;而佔全部納稅人50%的窮人,納稅額僅佔所有個人所得稅的3.3%。也就是說,5%的美國富人已經負擔了美國個稅的“半壁江山”,再讓富人割肉,還能割幾斤?

  不是每個富豪都有巴菲特的覺悟,向富人和大公司“開刀”,惟一的後果就是,富人出走,大公司外遷,資金向外流,最後還是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大公司都走了,對本來就慘澹的就業率來說,就更是個災難。“屌絲”們今天還在慶祝,明天就可能沒有工作。

  上述的結果正是羅姆尼攻擊的理由,但他提出的減稅促經濟的策略也“藥不對症”。羅姆尼的對策是用整體稅收支出的無差別降低,來彌補所得稅邊際稅率的降低。這可以說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它的本質是全面推行危機前的財政和金融政策。全面減稅對當下美國而言,也不失為一個選擇,減稅可讓經濟復蘇加快,並讓大多數行業都煥發了生機,這在美國也是有先例的。

  但羅姆尼沒能回答奧巴馬的一句反問:“如何在承受5萬億美元減稅和2萬億美元新國防開支的情況下,而不向中產階層增稅?”因此,羅姆尼堅持無差別減稅,又同意增加國防開支,會讓選民得出一個結論:為高收入家庭大幅減稅,就意味著將加大中低收入納稅人的稅負。

  在就業問題上,也同樣如此。次貸危機爆發之初,羅姆尼曾在媒體上高呼,“讓底特律破產吧。”這篇文章或許是羅姆尼最後悔的作品。密歇根州是羅姆尼家鄉,俄亥俄州有85萬個與汽車業相關的工作。從昨日的選情來,這兩個重要的“搖擺州”都放棄了羅姆尼。

  之所以同意底特律破產,是因為羅姆尼一直就倡導自由市場,反對政府過多干預。共和黨的傳統觀點認為,要讓經濟取得更好的表現,關鍵是減少監管、降低稅率。按照這個邏輯,如果市場認為底特律應該破產,那就該讓它破產。

  羅姆尼看似在維護一個經濟學的“內在規律”,但卻傷了近百萬汽車行業工人的心。反過來,奧巴馬卻通過扶持美國汽車業復蘇,使通用公司在破產兩年後再次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汽車公司,就此一舉,就增加百萬就業。奧巴馬還在競選時強調,他在兩年時間內創造了350萬個就業崗位。若他連任成功,將繼續走注重社會福利政策的經濟路線。

  羅姆尼的“小政府”與奧巴馬的“大政府”,本身沒有對錯,但要看在什麼時候合適。一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生機勃勃、中產階層怡然自得的時代,民眾當然希望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可惜現在不是。高達8.3%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赤字,緩慢如牛的經濟復蘇,這是一個沒有經濟安全感的時代,曾經驕傲的中產階層,現在也需要政府的“關懷”。今天對失業人群的救濟,也許明天會用到自己身上。

  一不小心,羅姆尼又站在了“高富帥”一邊,把“屌絲”們無情地拋棄了。奧巴馬抓著這個機會,狂批羅姆尼不懂民間疾苦,漠不關心勞工家庭和中產階層。但如果“屌絲”們回頭想一想,奧巴馬大力拯救汽車業真的沒有問題?美國重新回到工業時代,需要零利率環境,需要貨幣政策繼續推出QE4、QE5,如此一來,減赤怎麼辦?11月7日,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份美國有125個城市都會區的房地產市場持續改善,比上個月增加22個,連續第三個月增長。樓市為什麼會增長?因為有效需求不足,大量流動性就會再次進入樓市,這與上一次的次貸危機是何其相似?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