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分析人士20日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東亞各經濟體緊密合作、共同復蘇實屬必要,但是,諸多跡象表明,未來攜手前行的道路上障礙重重,需要多方以政治智慧努力破除。
隨著第21屆東盟峰會18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包括第七屆東亞峰會在內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也正式拉開帷幕,但是偏離會議主旨的干擾性議題不斷被某些國家提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董漫遠說,菲律賓、日本等國企圖借助峰會挑起領土主權爭端議題,這給東亞經濟合作的發展前景蒙上了濃重陰影。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經濟復蘇乏力,亞洲經濟成為世界的希望。為了應對危機對東亞各經濟體造成的衝擊,中國一直積極推進東亞各國開展廣泛的多邊經濟合作,包括設立合作基金,鼓勵各政府部門參與經濟合作,推進各種雙邊、多邊、地區性合作以及談判溝通。
然而,僅靠中國一國之力是不夠的。除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外,不同利益和目標也致使某些東亞國家間經濟合作障礙重重,甚至彼此間心存戒備。
董漫遠說,某些國家未從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局出發,圖謀把本國私利置於集體平臺的中心,在領土領海主權爭端方面對中國提出無理要求,從而影響到整個東亞地區深化合作。
此外,一些東亞國家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抱有不切實際幻想,在推進東亞經濟合作時三心二意,並試圖以美國提出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作為牽制籌碼,這構成了東亞經濟深入合作的又一大障礙。
東盟領導人在峰會上決定將2015年底設定為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最後期限。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問題專家楊丹志說,東盟很早就提出了建立共同體的構想,但是要在2015年底建成,政治安全方面協調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董漫遠表示,除了日本外,東亞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應該以發展中國家大局為重,擱置爭議,同舟共濟,不斷深化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擴大國家間利益交匯面,形成互利共贏的緊密關係,增強群體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東亞國家之間還應加強網路互聯互通建設,消除壁壘、完善法規,這將有利於推動東亞經濟發展,促進貿易、投資合作。
“不斷深化東亞經濟合作不僅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或挑戰,而且還會對整個世界經濟作出積極貢獻。”楊丹志說。(記者高潔 郭宇靖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