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生物金融學”創始人的華裔金融學教授羅聞全(Andrew W.Lo),今年4月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入2012年度全球最具影響人物“百人榜”。他綜合利用神經科學、進化論和計量經濟學等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金融市場理論,揭示出投資者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金融決定。他首創的生物金融學理論,已在全球產生深遠影響。日前,記者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對羅教授進行專訪時,羅教授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目前正在進行的最新研究情況,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形勢進行了點評,並預言“注重金融創新,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Second to none)”。
一、四大領域:引起全球業界關注。
談到自己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羅教授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說,他的研究主要包括4個領域:
第一個領域是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研究。自從金融危機以來,人們都越來越關注金融市場風險問題。事實上,1998年美國著名對衝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破產,已經讓人們理解到“對衝基金”在穩定或者擾亂金融市場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金融穩定到底意味著什麼?究竟可以用什麼標準來加以衡量?看到底是什麼因素在威脅、影響著金融穩定?我在這方面寫過很多文章,而且跟美國財政部合作過,努力探索以更好的方法來更有效地應對這些威脅。
第二個領域是人類行為與金融決策研究。也就是說,借助神經科學來研究人類進行金融行為,看其與人類做出經濟決策行為之間如何互動,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能幫助人們解釋人類的經濟決策行為。大部分人認為,數學幫助人們做出金融決定,獲得最大的市場利潤,並有很多經濟理論來闡釋這些數學公式,但問題是這些數學計算在實際中並不起作用,人們的行為有時表現得非常瘋狂與情緒化。作為MIT斯隆學院金融工程實驗室主任,我現在就是要試圖理解人類做金融決策時的腦部活動,我的很多研究報告都是在通過神經科學與金融決策活動的相互聯繫來加以分析。我們在作實驗時,讓一個交易員在進行證券交易,然後通過電子設備,監測其在市場投資時的呼吸、體溫、血壓、排汗、心跳速率以及肌肉活動情況生理特徵,我們可以測量他們的情緒反應、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金融決策行為,以便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金融決策。
第三個領域是利用進化模型理解金融市場變化的研究。在我攻讀博士學位時佔據主導地位的理論是“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EMH理論認為,金融市場運轉是有效的,市場有效地聚集資訊,投資者理性地形成他們的投資期望。但現實中,此理論被數據所否定,部分原因是人類像任何其他動物那樣,我們可能更聰明,但也同樣被相同的動物天性所引導,在理解了社會如何進化的規律後,我感到很興奮,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要用這些進化理論來解釋金融市場的行為。所以我提出了“適應性市場假說”(Adapted Market Hypothesis)理論,它雖是一個數量化的理論,但卻更多使用生物學方面的原理,經濟學家經常把自己比作物理學家,但問題是人類行為不像分子等微小粒子那樣,在通常情況下,人類會被情緒所影響,所以,進化模型會更貼近於現實,生物理論更適用於金融市場變化研究。股市比較不像有規則可循的物理系統,而更像會不斷進化和適調的生物體系。美國財政部認同我的理論,請我成立金融研究辦公室,希望針對金融業提供更可靠的資訊和預測能力。
第四個領域是最新的研究,即如何運用金融工程來解決大的社會難題,例如癌症、能源危機與全球變暖等。近年來我特別意識到的一件事是,抗癌症藥品研究漸漸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在美國,每2個男性、每3個女性中就有一個人有患癌症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來應對這個難題。可是,在這個領域有個特別奇怪現象,美國研製抗癌藥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藥品的效果也越來越好,可是政府的相關撥款越來越少了,社會力量在抗癌研究方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少了,原因在於,相關研究技術越來越發達,抗癌藥品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反而影響了投資者的效益回報。所以我現在發表文章建議,用金融工具、統計量化方法及金融工程模型,來幫助抗癌研究事業發展,例如,可以將所有適用於不同病人的抗癌藥品放在一起,就不會影響投資者的利潤率,所以我想用金融工程模型來幫助投資者的回報率得以保證,從而解決所遇到巨大挑戰的融資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幫助抗癌研究。當然,這與社會慈善事業不同,但是,由於投資有回報,可以比慈善籌到更多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