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七國集團(G7)和二十國集團(G20)接連就匯率問題發聲。在日本新一屆安倍晉三政府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日元匯率走低的背景下,“貨幣戰爭”正成為國際財經界出現頻率非常之高的一個詞語。
應該說,“貨幣戰爭”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一個被反覆炒作的概念。早在2010年下半年,有關“貨幣戰爭”的說法就一度甚囂塵上。當時,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實施“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匯率走低,進而引發韓國、巴西、新加坡和泰國等干預外匯市場,以阻止本幣對美元過快升值。此外,中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頻繁交鋒,也增添了當時國際社會對於“貨幣戰爭”的擔憂。
如果把兩年半前的那場爭論稱為“貨幣戰爭1.0”,過去一兩個月國際社會圍繞日元大幅貶值引發新的爭論,姑且稱之為“貨幣戰爭2.0”。
引發“貨幣戰爭2.0”爭論的導火索是日本新一屆政府的超常規貨幣政策。今年1月22日,在安倍晉三政府的持續壓力下,日本央行宣佈,將儘快使日本通貨膨脹率達到2%的目標,以擺脫多年以來困擾日本經濟的通貨緊縮問題。同時,日本央行宣佈,將從2014年開始,實施日本版“量化寬鬆”政策,每月購入一定額度的金融資產。
國際社會不少人士擔心,雖然日本央行此舉名義上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但客觀上必將造成日元貶值的後果。同為全球出口大國的德國首先對日本提出責難。隨後,中國官方媒體也對日本政策提出批評。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人們發現,日元貶值並非國際外匯市場的孤立現象,一定時期內,美元、英鎊、韓元等均出現較大幅度貶值。據統計,自2007年年中以來,英鎊匯率幾度大起大落,截至目前,按貿易加權平均匯率計算,英鎊仍貶值超過20%。
如果各國競相採取使本國貨幣貶值以擴大出口的政策,就非常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G 20等定義的“競爭性貶值”政策,也就是我們一般理解的“貨幣戰爭”。
但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各國在面臨國內經濟困境時,通過壓低本幣匯率進而擴大出口,是一個很富有吸引力的政策選項,但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匯率政策不僅受到國內經濟狀況的影響,而且受到國際貿易夥伴的制約,要實行以鄰為壑的“競爭性貨幣貶值”政策,其實難度非常之大。
正因如此,討論“貨幣戰爭2.0”時代已經來臨尚缺乏足夠根據。與其說國際外匯市場正出現“戰爭”,不如說各國為儘早擺脫危機、刺激經濟增長而採取的貨幣政策,正在外匯市場中引發一波一波的“漣漪”。
但“貨幣戰爭2.0”的討論,同樣暴露了國際外匯市場的風險。如果缺乏足夠的協調和合作,各國匯率無序、過度波動,必將引發新的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說“貨幣戰爭”並未來臨,但匯率過度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各國未雨綢繆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