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結束的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出現的政治僵局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難以樂觀,如何化解這一僵局,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由於參選的義大利各黨派在執政理念和競選綱領上大相徑庭,組建執政聯盟化解政治僵局的可能性很小,註定了義大利新政府的組建將經歷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週期,而且不排除再次舉行大選的可能。鋻於歐債危機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義大利又是歐元區經濟規模最大的重債國,目前的局勢必然會給歐元區的經濟復蘇帶來諸多不確定影響。
概括地說,義大利出現的這種“碎片化”大選結果,集中反映了該國民眾對國內經濟和政治現狀的強烈不滿。經受了近兩年債務危機的“心理衝擊”後,目前的義大利民眾對於依靠任何一個政黨走出經濟困境都沒有信心,民眾情緒處於迷茫、失望的狀態。在眾議院中以微弱選票暫時獲勝的中左翼聯盟領導人貝爾薩尼雖然在此前的民調中支援率明顯偏高,但始終也未能拿出一套令人信服的經濟改革與提振方案。選民將大量選票投給同時反對中左翼和中右翼的五星運動黨,借此表達對傳統政黨的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看守內閣總理蒙蒂領導的中間派獲得的低選票,也表明選民對於經濟緊縮與結構性改革的強烈抵觸。
此次選舉結果對於原本就復蘇乏力的義大利國內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近10年來,義大利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更是屢遭重創,目前失業率已超過11%,工業投資至今尚未恢復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就近兩年揮之不去的債務危機而言,除穩定金融市場之外,推行經濟結構改革,拉動新的經濟增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此前,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左翼黨派贏得大選,從而能夠大體上延續蒙蒂政府的財政緊縮與經濟改革政策,保證義大利繼續朝著減少政府債務、夯實償債能力的方向發展。然而,就目前結果來看,義大利連成功組閣都很艱難,更談不上繼續大力推進經濟改革了。即便再次舉行大選,在當前形勢下,結果也難以預料。而經濟改革擱淺或者受阻,首先會打擊金融市場的信心,繼而會進一步抑制實體經濟的投資,這對於義大利短期與中長期經濟前景來說都相當不利。
近兩年,歐盟和歐元區層面出臺了一系列修補與完善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制度舉措。尤其是去年9月,歐洲央行推出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後,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公債市場上的流動性危機已得到有效控制。義大利大選結果雖會導致其國債收益率走高,並導致歐元受到衝擊,但也不至於演變成一場對歐元的生死考驗。儘管義大利的選舉僵局不會改變歐債危機的核心成因,但必然會增加歐盟解決債務危機的現實困難,從而給歐元區及歐盟的經濟復蘇前景蒙上新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