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要“核”棄“和”不足取

時間:2013-03-22 14:32   來源:中國網

  朝鮮上週六,也就是16日作出表示,核武器計劃並非用來尋求經濟利益的談判籌碼,而且朝方不會重返與美國的去核化談判桌之談。目前,朝美雙方的關係日益緊張,其後果難料。(3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線上)

  我們注意到,在這之前,美國國防部宣佈了一項計劃,即:撥款10億美元用於加強針對朝鮮的導彈防禦系統。來自朝鮮中央通訊社消息稱,除非美國收回敵對政策,否則朝鮮沒有和美國重啟談判的計劃。

  由此可見,朝鮮並沒有害怕美國的制裁,而是繼續以強硬的態度回應美國。這種強硬對強硬的硬對峙,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叮咣咣”,沒有不擦出火花的。如果不加以改正,都不利於朝鮮半島局勢的緩和。

  但朝鮮聽不進國際社會的一再好言相勸,也不接受負責任國家的阻止,也是一個令人不高興的做法。特別是他們竟然以挑戰和平發展的方式,一意孤行地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接二連三地進行核子試驗。不僅如此,還公然宣佈從3月11日起徹底、全面地退出《朝鮮停戰協定》,此舉無疑讓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雪上加霜。

  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 曾以全票絕對優勢通過了對朝鮮實施新制裁的決議草案,即:安理會第2094號決議,表明瞭國際社會反對朝鮮進行核子試驗的立場。中方也支援安理會對朝鮮核子試驗作出必要、適度反應。

  當然,中國的主張和立場顯然與西方勢力的所言所行有著許多根本不同之處,最為本質的區別在於堅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朝鮮問題,這一主張和立場沒有任何改變。這次中方投了贊成票,那是因為朝鮮太不聽話,他們的行動已經超過容忍的底線。即使這樣,中國還是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站出來說話。

  比如:反對只是依靠嚴厲的制裁、大肆施以壓力或武力威脅的辦法解決朝鮮問題的做法,強調“支援安理會對朝鮮核子試驗作出必要、適度反應”。中國的良苦在於“敦促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和克制,避免進一步採取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舉動,呼籲各方在六方會談框架下解決半島無核化問題”。這就是中方“支援安理會對朝鮮核子試驗作出必要、適度反應”的節點所在,而不是火上澆油。

  對此,朝鮮是否理解和接受,不僅是對朝鮮執政當局是否真正地高擎和平發展大旗、維護朝鮮半島和平局面的考驗,更是對用鮮血鑄就起來的中朝友好關係到底是否牢不可破的考驗。如果朝鮮珍惜中朝友誼,珍惜來之不易的朝鮮半島停戰,珍惜目前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良機,就應該與中方繼續並肩前進,相向而行。

  然而,這一切本該有的選擇動作,卻難以見到了。朝鮮竟然來了一個敵人、朋友一起傷害的愚蠢之策,結果是犯下了不值得寬容的大錯。朝鮮已經鋌而走險,卻全然不知進退,後果顯然是惡劣的,而且朝鮮會首當其衝。真是親者痛,仇者快,朝鮮做了要“核”棄“和”,既損人又損己的錯誤選擇。

  朝鮮執意走向反面,向“有核”這個危險的目標使勁兒,必將遭致國際社會的不滿,特別是會讓敵對勢力乘隙而入,更會因“有核”而導致愈發緊張等被動局面的出現。我們清楚地指導,朝鮮尚未跳出民不聊生的悲慘困境和內外交困的險惡境地。此時,孤注一擲地玩火,明顯是飛蛾撲火。

  四面楚歌的朝鮮,如果繼續沿著錯誤的道路下去,不僅不能捍衛自己國家的領土主權,而且還會讓自己的人民深陷戰爭的泥淖,沒有前途可言。要“核”棄“和”,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前者,會毀掉朝鮮,後者會拯救朝鮮。這是一種規律,也是人類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根本注解。事實說明,朝鮮確實做錯了事情,需要猛回頭。不然,會後悔莫及。

  中國古代著名敘事經典之作《左傳·宣公二年》,有一段話說的非常有道理。這就是:“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這段話,也源自一個歷史故事。

  故事說,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用我們今天的話說,那就是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我們奉勸朝鮮執政者保持必要的冷靜,以理智應對局勢,並主動放棄堅持核子試驗等錯誤計劃和行動,重新走上謀求和平發展的正確。

  要“核”棄“和”不足取。對抗美國的制裁,有千萬種途徑和辦法。比如: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乞求別國的恩賜,就是一種該有的志氣。這樣堅持下去,就完全可以戰勝敵人。當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是最好的選擇了。(薛寶生)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