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在涉臺問題上動作頻頻?
最近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所謂“臺灣旅行法”,鼓吹解除對美臺官員互訪的限制。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此行徑顯然是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美國在涉臺問題上動作頻頻,據說是為了增加與中方談判的籌碼。但這樣的算盤顯然打不響。
評論摘編如下:
美國國會的親臺議員唯恐天下不亂。最近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臺灣旅行法”,鼓吹解除對美臺官員互訪的限制。此行徑顯然是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中方日前再次敦促美方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不與臺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和接觸,不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免干擾和損害中美關係大局。雖然這個“與臺灣交往的法案”還有待參、眾兩院通過、總統特朗普簽署後才能成為美國法律,但提出該法案的美國親臺議員挑釁一中政策的行徑破壞了中美互信,更是助長了“臺獨”分子的氣焰。如果臺海發生紛爭,美國恐怕也是“一身蟻”。
中美于1979年建立外交關係。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此範圍內,雙方同意,美國人民將同臺灣民眾繼續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然而,美國聯邦眾議院議員提出的“臺灣旅行法”草案卻要求“美國政府應鼓勵美國和臺灣各層級官員的互訪”,煽動美國與臺灣方面建立官方關係,這無異於承認“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違背一個中國政策。根據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美國倘若使所謂的“臺灣旅行法”成為正式法律,與臺灣發展官方關係,則等於“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中國大陸必採取措施應對,堅決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一年來,美國頻頻拋出鼓吹發展美臺“外交”、“軍事”關係的法案。去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卸任前簽署“2017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首度打破這38年來臺美軍事交流門檻,日後美國助理部長以上層級的資深官員和現役將領都可訪台。近月參、眾兩院又通過“2018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防部允許美臺軍艦互訪。這一系列舉動相當罕見。多年來,美國其實與臺灣方面一直保持著“軍事聯繫”,主要是售賣武器裝備,但像今年這樣一口氣推出幾個鼓吹美國政府與臺灣方面發展實質外交關係的做法卻是前所未有。
眾所週知,美國向來把臺灣作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至於近來頻頻向臺當局“送大禮”,恐怕是意在南海。這些年美國企圖借南海議題圍堵中國大陸,而位於“第一島鏈”的臺灣的作用就更為突出。美國“2017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的“東南亞海上安全動議”就把臺灣地區、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列入美國軍事援助和訓練的地區名單中。有分析認為,美方近年主動放寬臺美軍事交流部分限制,是因為覺得中國大陸軍力已跨出第一島鏈,威脅到美國在第二島鏈防衛部署,遂提升與臺軍事合作,補強第一島鏈防線可能產生的戰力缺口,以阻擋中國大陸在南海發展。
美國在涉臺問題上動作頻頻,據說是為了增加與中方談判的籌碼。但這樣的算盤顯然打不響。一個中國原則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13億多中國人民的感情,是不可能用金錢買賣的,中國政府絕不會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交易。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