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臺灣“三心”危機,根源就是民進黨

2018年04月16日 07:41:0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在2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宣佈即日起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隨即在臺灣掀起人才、資金、產業出走的爭議,臺灣呈現憂心、堵心、沒有信心的“三心危機”。既然民進黨宣示要造福臺灣,就不應假“公投”之手重啟正名“獨立運動”,政治亂象導致發展停滯,“朝野”都難辭其咎,應協力扭轉,還給臺灣民眾一個可以信賴的臺灣。

  社論摘編如下:

  大陸在博鰲論壇2018年會宣佈新一波改革開放,擴大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市場準入,並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開創改革開放新格局,臺灣卻驚傳上市櫃公司有意出走,轉移到大陸上市。在2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宣佈即日起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隨即在臺灣掀起人才、資金、產業出走的爭議,臺灣呈現憂心、堵心、沒有信心的“三心危機”。

  中美掀起貿易戰角力,和大陸早已形成產業水準與垂直合作的臺企首當其衝;然而,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民進黨當局既無法和大陸對話,也無力化解因美豬進口卡關而停擺的美臺經貿談判。當以“一帶一路”為發展引擎的泛亞鐵路經濟區域快速向前滾動,被民進黨寄予厚望的“新南向”政策,不只臺商不買賬,東盟國家和地區也不買賬。臺商擔憂臺灣國際競爭能力下降,在區域發展浪潮中被邊緣化;高端人才對臺灣產業發展方向紊亂、臺當局公共政策爭端化感到無奈;青年學子苦於發展機會流失,勞工憂心低薪化;整個社會憂鬱沉悶,過去奮發不懈、相信明天會更好的活力早已消失。

  面對種種難題,不論執政或在野政黨,都失去理性問政的堅持,政黨立場和政治正確當道,從“轉型正義”、兩岸關係一路纏鬥到公共政策。僅僅為臺大校長改選惹出的“卡管風波”,竟能讓臺大校務數個月停擺。為緩和陸客來臺驟減的衝擊,民進黨花大錢補助日、韓及東盟國家和地區旅客來臺觀光,但只能維持門面上的成長,實際消費意願卻遠低於陸客,觀光業叫苦連天,夜市也哀聲嘆氣。大陸加速金融改革開放,我們卻連“法令”鬆綁也遙遙無期。民之所欲,最後變成堵在心頭的怨氣,難怪各政黨民調支援度都不及20%。

  民進黨認為兩岸經貿合作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機制,造成臺灣對大陸依賴過深而危害臺灣安全。結果,經貿發展更失去方向感,外資不來、臺資外移,兩岸對抗也波及實質交流,剛剛打開參與聯合國功能性機構的大門又被重重關上,少數“邦交國”也面臨隨時“斷交”的危機。蔡英文決策中心仍力持“維持現狀”政策,民進黨卻被深綠綁架難以掙脫。

  探究“三心危機”根源,在政黨為拼執政,從臺當局到地方全面對抗、互扯後腿,執政者濫用“行政”資源擴張政黨勢力,只有短期政黨利益思維,無心臺灣長期發展,在網路發佈假資訊,不問是非打擊對手。政黨惡鬥向下滲透到社會底層,多元政治變成分裂政治,意見分散、對立深化。

  為鞏固支援者選票,公共政策失去應有的理性和客觀,資源無法合理使用和配置;網路貼文民粹化,政黨放縱青年網軍把網路意見交流戰場化,政黨惡鬥更難以約束,反過來侵蝕了政治運作原有的機制而難以治理。

  既然民進黨宣示要造福臺灣,就不應假“公投”之手重啟正名“獨立運動”,政治亂象導致發展停滯,“朝野”都難辭其咎,應協力扭轉,還給臺灣民眾一個可以信賴的臺灣。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