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穗怡:非洲“釘子戶”還能撐多久
香港《大公報》9月4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指出,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這兩天隆重舉行。這是我國今年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
非洲54個國家,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53個國家全部出席,只剩下唯一一個與中國沒有建交的史瓦濟蘭無緣參加。它錯過的不僅是這場中非盛會,更是非洲整體的發展機遇。它選擇繼續與臺灣地區保持所謂“邦交”,無異於選擇了被孤立和被邊緣化。
中非合作只會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廣泛,成果越來越豐碩,前景越來越光明。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強調,“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由此看來,史瓦濟蘭怎可能看著其他非洲國家享受中非合作成果而無動於衷呢?臺當局這段時間為保持與斯國的關係而絞盡腦汁,但保得了一時,保不了一世。
中非合作論壇始於2000年。在這18年來,中非合作論壇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參與的非洲國家從最初的45個增至現今的53個。而增加的8個非洲國家中有7個都曾是臺灣地區的“邦交國”,在與臺“斷交”後,與中國大陸建交,並加入中非大家庭。臺灣方面向來指控“大陸方面搞金錢外交”,也有一些西方媒體稱“中國搞新殖民主義”。這些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非洲人民遭受過500多年的殖民統治,最清楚什麼是殖民主義。
多年來中非關係快速發展、合作持續深化,關鍵在於中國始終追求雙方的平等關係。中國支援非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願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同非洲全方位對接。中國對非投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內政,不提強人所難的要求,注重分享發展經驗,支援非洲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繁榮。中非合作找準基礎設施不足等制約非洲發展的要害,把資金用在刀刃上,不搞花架子。正是這種平等互利、共創雙贏的務實態度使中國在非洲為人稱譽。
非洲其他國家在中非合作中迅速發展,史瓦濟蘭難道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追趕?而且,外貿在斯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今年5月與臺“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的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早前就獲得97%稅目產品輸華零關稅。倘若史瓦濟蘭與中國大陸建交,勢必有助於其經濟發展。
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尤其在非洲,中非傳統友好合作根基深厚,雙方合作前景廣闊、商機無限。史瓦濟蘭為了一個臺灣而自絕於中非大家庭,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發展機遇,值得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