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時】臺灣應誠實面對經濟困境

2019年05月08日 09:2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刊載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龐建國的文章分析臺灣目前面臨的經濟困境。文章指出,臺灣總有一批人,害怕兩岸互利雙贏的經貿關係會讓臺灣“獨立”的幻夢無法實現,在阻擋不了臺商西進之餘,就刻意阻撓大陸企業來臺落地。然而,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操弄而轉彎,不依經濟規律辦事,必然要付出相應代價。

  文章摘編如下:

  馬英九基金會日前以“突破困境,迎接挑戰”為題,舉辦了“重振臺灣競爭力會議”。會議上,多位與談人都提到了臺灣的經濟困境是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潮流中,跳脫不出邊緣化的趨勢,而RCEP即將上路又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的確,臺灣是一個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本身市場縱深不足,需要靠對外貿易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多年來,在投資、消費、和貿易順差三駕經濟增長的馬車中,貿易順差一直是最強的一駕馬車,而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就是海峽對岸。

  最近這些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少則6百億美元,多則上千億美元,其對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都在10%以上。換句話說,以臺灣近年來的經濟成長率總在“保三”甚至“保二”徘徊來看,如果少了兩岸貿易大量順差的支撐,臺灣真不曉得會淪落到什麼樣的景況。

  從經濟運作的邏輯著眼,臺灣是挺幸運的。因為,一個同文同種的大陸市場就在一衣帶水的海峽對岸,它的規模龐大、成長迅猛,在要素稟賦上又和臺灣有著一定的互補性,所以,兩岸能夠串聯出優勢互補的產品供應鏈,攜手賺全世界的錢。

  但是,在臺灣總有一批人,害怕這種互利雙贏的經貿關係會讓臺灣“獨立”的幻夢無法實現,因此拼命想要減少甚至於斷絕這樣的鏈結。在阻擋不了臺商西進之餘,就刻意阻撓大陸企業來臺落地。

  於是,儘管2009年4月兩岸就已經達成了“陸資赴臺投資”的共識,但是,這些年來能夠落地臺灣的大陸投資,佔大陸海外直接投資的比例連0.5%都不到。相較于臺灣企業大量西進,就形成了臺灣單向輸血給大陸的局面,只是,這種局面的出現要怪誰?

  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拒絕陸資來臺,不僅阻擋掉了大陸的資金和人才,也排斥掉了這些企業所連結的生產網路和商業人脈,讓臺灣在東亞區域生產網路中不斷被跳過,因而日益邊緣化。

  受限于市場規模和技術能量,臺灣難以成為東亞區域生產網路的核心,但是,絕對有本事成為重要的節點。問題是,當大陸已經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區域生產網路的領頭羊之時,受困于“恐中”、“反中”氛圍的臺灣,還能找到什麼樣的經濟出路?

  我們必須嚴正指出,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操弄而轉彎,不依經濟規律辦事,必然要付出相應代價。這些年來“獨派”人士刻意阻撓兩岸經貿往來的結果,使得臺灣經濟就是一個“悶”字了得。

  當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落幕,當RCEP即將成形,如果我們還不肯誠實地面對臺灣的困境和挑戰,會有更多苦頭等在前頭。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