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批民進黨想在經濟上與大陸切割,是大錯特錯
多位臺灣經濟學專家與120余位在漳臺商臺胞,共同交流大陸投資創業經驗。(圖片來源:網路)
臺灣《旺報》19日社評指出,2019年是中美貿易摩擦最火熱時刻,也是大陸經濟壓力嚴重的一年,外商加速撤離大陸的傳言甚囂塵上,“臺商大舉回流”更成為民進黨當局引以為傲的“政績”。但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潛力巨大收穫豐厚。
根據臺灣“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4696家大陸轉投資事業臺企臺商中,超過一半獲利,其中1/4獲利超過1億元以上(新台幣,下同),4成超過5000萬元。獲利超過百億者,除了以外銷為主的電子產業外,水泥、食品及塑化等產業,也紛紛擠進百億俱樂部。
隨著大陸外需轉內需的經濟結構調整,臺商營運重心與方向也跟著轉移,從過去側重加工出口的模式,轉而強調內需市場的佈局,最終形成多元化的經營型態。
這說明,臺商不只沒有放棄大陸市場,反而更加投入以因應情勢變化。這跟前些時候美國商會所做的投資調查結果,幾乎完全吻合。
根據美國商會的調查,有高達6成以上的美商表示,大陸還是全球最好的3個投資地點之一,即使中美貿易摩擦造成大陸經營成本提高,但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而言,大陸的競爭優勢並未因此而大幅下滑。多數美商仍願意持續耕耘大陸市場。
特別是從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來看,歐美各國經濟活動急速萎縮,至今未見緩減,大陸經濟反而展現出韌性的一面。
中國大陸不只生產線的復工復產狀況優於預期,內需消費及投資的活力也逐漸恢復,似已成為全球經濟復蘇領頭羊。
社評指出,這個事實透露出,這些年來民進黨想在經濟上與大陸切割,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從全球化角度及島國經濟發展模式來看,像臺灣這類島嶼經濟地區,天然資源缺乏且內需市場過小,需要龐大的腹地支應供需兩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會與周邊地區,形成高度的依賴性,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也就是說,兩岸經貿唇齒相依,並非是刻意為之,而是雙方企業及民眾出於自利動機,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
綠營專家學者喜歡用臺灣出口大陸比重高達4成做文章,過度依賴大陸會讓對方掐住臺灣經濟命脈,必須降低比重減少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在民進黨執政這4年多來,特意污名化兩岸關係的結果,就是4年平均經濟成長率掉到只剩2.7%。對比之下,一向被民進黨拿來嘲弄,做為取笑對象的馬英九執政時期,8年平均下來都還有3%以上。更何況,這還是未加計今年可能出現經濟衰退的情形。如果一併考慮進來,民進黨當局執政期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可能連保2都有問題。
日前,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10部門聯合印發應對疫情惠臺“11條”措施,幫助臺商、臺企在大陸的發展。對臺商、臺企而言,這是大好的消息。
社評最後說,面臨大陸經營環境的轉變,部分臺商選擇回臺投資,但並不意味放棄大陸市場。大陸消費市場前景依然看好,臺灣上市公司在大陸轉投資事業獲利不斷躍進,代表在大陸根基深厚。即便忠言逆耳,我們還是要強調,兩岸好,臺灣會更好,企盼島內主政者聽得進去。(編輯:李傑)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