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09年5月1日為解放軍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香港市民在參觀駐港部隊展出的槍械。相比之下,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與較高程度的對外軍事透明相比,我們在對內軍事透明上還做得很不夠。
2009年5月1日為解放軍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香港市民在參觀駐港部隊展出的槍械。
近期,美國國防大學發表《中國軍事透明度評估》報告,將外界注意力再次聚焦到中國軍事透明問題上。實際情況是,中國軍事總體呈現“越來越透明的趨勢”。以開放軍事演習為例,改革開放以來,我軍先後對近百個國家的千余名軍隊領導人、軍事觀察員、駐華武官、軍事留學生、記者等開放了10余場軍事演習,近期甚至達到了晝夜全程跟隨、近距離觀察、允許登上新型主戰裝備的地步。
相比之下,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與較高程度的對外軍事透明相比,我們在對內軍事透明上還做得很不夠。
除了軍隊在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期間與任務對象密切接觸外,國內普通民眾很少能夠近距離接觸軍隊、軍營和軍人,即使在“八一”、“國防教育日”、國慶等特殊時期,這一交流機會也往往為少數黨政領導幹部、記者和學生所“壟斷”。在此背景下,駐港、駐澳部隊每年都舉行的“軍營開放日”活動,仿佛也成了“一國兩制”的產物,成了對港澳民眾的“特殊照顧”。
放眼向外,向本國民眾開放一般性軍事活動早已成為國際慣例。像俄羅斯、法國、以色列、法國、荷蘭、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設有軍事機關、院校和基地的“開放日”,美國五角大樓常年對外開放,每年參觀者達到10萬人次。這種開放有時還擴大到軍事表演和演習項目。如日本陸上自衛隊每年最大規模的實彈射擊演習“富士綜合火力演習”和海上保安廳舉行的海空閱兵及綜合演練都向社會開放,現場觀眾經常達到兩萬餘人。
事實上,早在紅軍時期,為了反擊國民黨的“妖魔化”宣傳,我軍就開始有計劃地對群眾施行“軍營開放”活動,而且執行得相當成功。建國後這一政策得到延續。如當前我軍明確規定,各單位經批准可以開放軍營等場所進行國防教育。依據這一規定,部分單位曾經有選擇地對公眾進行了開放。如2009年11月,成都軍區空軍舉行首次“軍營開放日”活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類似開放活動通常還存在開放不夠經常、參與面偏小、開放程度不高等問題。對此,社會公眾也並不滿意,如有退役戰士在網路論壇中發文“期待我們的軍營開放日”,“鐵血網”上還有網友發起了要求“設立全國軍營開放日”的群眾投票活動。
有必要認識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固然有對外抵禦侵略的一面,但其根基卻在於對內服務人民群眾需要,對外職能某種意義上不過是對內職能的延伸。在當前急劇變動的國際環境中,國防和軍隊建設更應把“服務”、“影響”等功能和“聯合”、“融合”等任務首先落實于國內層面,進一步解決軍事文化塑造、戰鬥精神培育和人民戰爭現代化問題。
有鋻於此,建議不妨在確保安全保密的基礎上,以即將到來的“八一”建軍節為契機,進一步開放內地軍營,讓更多更大範圍的公眾有機會近距離感受國防;也不妨選擇合適時機,邀請公眾觀摩基礎性軍事表演或非涉密軍事演習,在紛飛的彈雨中親身感悟戰爭的真實與戰士的可愛。(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