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監視技術”計劃的內容就是研發新一代空間監視系統及其配套設備。美國科研人員已于2008年開始了對“局部空間態勢感知自我感知系統”的研發工作。該系統可有效探測敵航太進攻武器的位置、發射、彈道等相關資訊,並將數據傳送至地面控制中心。“局部空間態勢感知自我感知系統”由預警系統、星載一體化系統、通信系統和資訊處理系統組成。
此外,“空間監視技術”計劃還要求研發和部署機動式“反衛星通信系統”和“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的研製開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研發“譜干擾報告系統”;第二階段,研發Block 10,部署地面站並形成全球化的識別、探測和報告情報網;第三階段,研發並部署性能更先進的Block 20,這項工作計劃從2009年開始,預計于2012年結束。
現在,美國正在積極研究和試驗固體鐳射技術,準備將其應用到地基反衛星武器和反導武器上。雖然美國並沒有出臺專門的太空鐳射武器研製計劃,但他們的研製工作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預計,2010年後美國將擁有機動式地基鐳射武器,可對經過美戰區上空的“不友好”航太器實施鐳射壓制。
美國在研發太空武器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航太器被動防禦的戰法。比如,航太器的偽裝和機動規避,如何實施太空電子戰,假目標的釋放和利用,如何保護星載光電設備、通信設備和信號接收機,如何躲避地面動能武器的攻擊等等。
結語
美國為了保持在太空中絕對的軍事優勢,全力開發和研製天基(陸基、海基)反衛星武器系統。美國的反衛星試驗表明,美軍的動能攔截導彈技術日趨成熟,海基反衛星武器系統已可以投入實戰。與陸基(空基)反衛星武器系統相比,海基反衛星武器系統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它的機動性非常強,可在全球任何一片海域(水域)對處於低軌的任一衛星實施攻擊。未來,美軍需要做的就是改進導彈攔截器的動力裝置,以擴大導彈的射程和攔截高度。
在天基反衛星武器系統方面,美國的科研人員正在積極研製小型自動實驗檢查衛星,用於檢測本國及盟國的衛星,秘密的對他國衛星實施監測和蒐集數據。此外,美國還在積極研發“局部空間態勢感知自我感知系統”,目的就是保護本國的衛星不受他國的干擾、探測和破壞。
陸基反衛星武器系統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地面偵察預警系統,通過對敵航太器通信信道實施無線電干擾和壓制,探測敵太空軍事行動,發佈預警資訊,並向地面指揮所傳送情報數據。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日益成熟,美軍將逐步提升地面偵察預警系統的作戰能力;二是定向能固體鐳射武器,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提高命中精度和提升作戰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