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從否定“連宋登陸”到肯定的轉變過程,再次印證了這個善於見風使舵的“百變”領導人。有人說,陳水扁“一天三變,一個月七十二變”,看來此話一點不假。然而,這次的“變”可能是形勢逼出來的。
與以往不同的是,陳水扁此一變卻衝撞了自身的營地,引發綠營內的一片起鬨,甚至激起“臺獨”基本教義派的大圍攻。有人以罷免陳水扁的職務相威脅;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形容這是一場“國家危機”;阿扁的副手呂秀蓮更是放下狠話--誰沒有堅持理想誰就要下臺。
無疑,阿扁身處一個危機四伏的綠營。
如今阿扁的心事有誰人知?他正處在兩難的“痛苦抉擇”中。不支援兩岸對話、交流,必然將受到來自臺灣大多數民眾的指責;況且,倘若繼續與大陸對抗也會得到華盛頓的打壓。
繼國共和談之後,親民黨又與大陸親密接觸。島內的民意普遍支援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進行交流與對話,這又勢必給執政的民進黨形成巨大的壓力。臺灣有媒體進行民調顯示,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赴大陸訪問之後,泛藍的民眾支援迅速飆升,相反,泛綠卻一路狂跌。
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還是支援兩岸和解的。
我們關心的是,面對種種的壓力,就足於讓陳水扁放棄“臺獨”黨綱,回到“一中”的路線上來嗎?看來也並非易事。
那麼,陳水扁會選擇一條什麼樣的路子走呢?
其實,這早已有答案。
自從陳水扁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扁宋會”那一刻起,陳水扁已開始選擇走了另一條路線,這就是所謂的“中間路線”。
不可否認,陳水扁選擇走上一條中間路線也並非輕而易舉所決定的。如前所述,來自民進黨內部的壓力是陳水扁第二任期內政策始終搖擺不定的重要因素。畢竟,陳水扁是依靠民進黨“發家致富”走上臺灣領導人寶座的,倘若失去民進黨支援的根基,陳水扁深知往後的施政路必將是舉步維艱。
然而,走上一條兩岸和解之路,讓臺灣儘快走出困境,這又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這也同樣符合國際社會的期望。因此,這又是陳水扁毫無選擇,不得不走下去的一條正途。(黃國鵬)
來源:人民網;編輯: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