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香港《亞洲週刊》刊文說,近期蔣氏家族爭奪兩蔣日記繼承權的茶杯風暴,幾乎要對簿公堂,幸而雙方理智克制,以盡共同承擔保存與保護先人歷史遺產的責任。此事適足以引發人們對蔣氏父子的關注,更點醒臺灣政治人物,應該本諸學術良知及中立確保第一手史料,否則而後文物紛紛流落海外,誠為臺灣之大恥。
文章摘編如下:
近期,蔣介石曾孫女蔣友梅發出公開聲明,她本人亦是兩蔣(蔣介石、蔣經國)日記的法定繼承人之一。蔣友梅聲明稿指出,她本人長期居中協調,希望蔣方智怡(蔣介石孫媳婦)出面,促成全體法定繼承人與胡佛研究所重新簽約。聲明指出,這項請求始終無法得到善意響應。若有必要,將在適當時機採取必要法律行動,維護所有法定繼承人的權利,以共同承擔保存與保護先人歷史遺產的責任。
蔣家家族內部的日記繼承爭奪,終必智慧圓滿解決,但臺灣之政治大環境能否趨於理性,島內之政治理性時代是否到來,猶待觀察。蔣方智怡當年主導日記遷運美國保管,此一抉擇,實為權宜之計,亦屬不得已的“萬全之策”。
市井大眾委實難以想像,祖輩日記,竟會成為後輩子孫寸土必爭的焦點。此次蔣友梅女士與蔣方智怡女士之間,為了日記繼承權之爭,幾乎要對簿公堂,幸而雙方理智克制,蔣友梅方面經公開宣示其應有之法定權利後,事件似朝私下調解方向努力。
日記遠渡重洋,流落海外之時,適為民進黨執政階段。綠營上下大張旗鼓,從事“去蔣介石化”、“去中國化”民粹運動,脫序激情甚囂塵上。例如,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之蔣介石銅像,被綠營市政當局大卸八塊,臺灣中南部地區許多蔣介石銅像不是被潑上紅色油漆,便是遭人以大鐵錘搗毀,或者索性推倒棄置。如此暴亂辱蔣氛圍,又焉能責怪蔣方智怡籌謀兩蔣日記遠涉重洋,以避“兵燹”之禍?反蔣民粹最烈時期,蔣孝勇甚至直言:與其被自己人鞭屍,還不如被敵人鞭屍。
蔣家家族冷眼旁觀民進黨當局及其支援者毀銅像、撤走慈湖崗哨、強行非法拆卸臺北“中正紀念堂”牌匾,進而將“中正紀念堂”片面改名,迄今“自由廣場”之牌匾仍鳩佔鵲巢,未被拆除。當時並在紀念堂大廳緊挨著蔣介石銅像展出所謂藝術品(風箏),美其名為藝術,明眼人一看即知志在辱蔣,進而達成“去蔣化”將蔣介石銅像掃地出門之最終目標。
誠然,蔣家後人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亦因肩頭有其歷史使命,不得不然。蔣家家族深知兩蔣日記,在蔣介石父子心目中,直如第二生命,不可不慎。筆者姑舉事例,以作旁證。
蔣介石不僅重視自己的日記,也教育子孫要記日記,並且隨時要查看兒子的日記,以檢視兩子(經國、緯國)學習處世的情況。也要求子孫、幹部,都要養成記日記的習慣,他也從兒子的日記當中,明瞭他們學習進步的進程。
日記是蔣介石靈魂的一部分,亦為研究蔣介石父子歷史的重要依據。盡信書不如無書,蔣介石日記不等於蔣介石政治生活的全部,研究觀察蔣介石父子尚須交叉比對各種資料檔案,方能接近全貌。近期蔣氏家族爭奪兩蔣日記繼承權的茶杯風暴,適足以引發人們對蔣氏父子這兩位歷史人物的關注,更點醒政治挂帥的臺灣政治人物,應該本諸學術良知及中立確保第一手史料,否則而後島內將無法留住檔案文獻,文物紛紛流落海外,誠為臺灣之大恥。(王豐)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