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臺灣民進黨把“五都”選舉炒的火熱,其實也與民進黨內的權力與路線鬥爭正在平行發展。蔡英文與蘇貞昌之間的競合關係,是這場權力與路線鬥爭的主軸。臺灣《聯合報》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的內鬥是一個不可能有解答的題目,而民進黨的內鬥既是沒完沒了,再透過選戰等戲碼的放大操作,臺灣的大局也就不可能找到出路。
全文摘要如下:
2008年“總統大選”,伴隨著發生民進黨內陳水扁與謝長廷的權力與路線鬥爭。最後,黨內鬥爭甚至淩駕了“總統大選”。
當時,陳水扁欲借主導操作“總統大選”,以保全其“臺獨”旗手的地位,做為卸任後因貪腐弊案對司法抗爭的本錢;競選“總統”的謝長廷原本對挺扁及“入聯公投”等操作均有保留,但皆不敵陳水扁,最後輸掉了“總統大選”。
如今的“五都”選舉,其實也與民進黨內的權力與路線鬥爭正在平行發展。蔡英文與蘇貞昌之間的競合關係,是這場權力與路線鬥爭的主軸。蔡蘇是民進黨問鼎2012“總統大選”的“唯二人選”,蘇貞昌選臺北市長,有“當選任滿”的承諾;蔡英文選新北市長,卻只說“若當選,我們負責到底”。僅是此一差異,已有極大想像空間;何況,如今ECFA儼然已成民進黨“五都”選戰的主題,更將深化蔡蘇鬥爭。
民進黨將ECFA爭議炒作到今日地步,已是欲罷不能;看現今情勢,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四都皆將持反ECFA的明銳立場,唯獨在臺北市的蘇貞昌似仍有保留。蘇對ECFA,目前大約只有“前進大陸/鎖進大陸”,及“贊成開放/必須配套”這兩句口訣。以臺北市的民情而言,蘇貞昌對ECFA輕描淡寫或許才是上策;蔡英文卻帶著其他四都大炒“反ECFA”,甚至揚言要鬧到“永無寧日”,這顯然未必符合蘇貞昌的選情利益。
蔡英文一直到四月雙英辯論時,猶未明白宣示“反對ECFA”;當時,她尚持“緩簽/配套”的立場。辯論失利後,她的言論明顯改變,包括:“執政後,公投廢ECFA”、“流亡政府論”、“否定經濟挂帥/質疑出口導向”等等。及至蔡英文宣佈參選新北市後,又值臺聯黨“ECFA公投案”被駁回,她的立場更趨尖銳,徑指ECFA是“國共唱和”,並緊咬“財團受益/窮人受害”的階級鬥爭論述。蔡英文借此向深綠靠攏、佔奪黨內領導地位的同時,卻也壓縮了蘇貞昌的政治空間。蘇貞昌原本提供的劇本是“雙城奇謀”,但蔡英文要唱的是“五都連線”;如今,蘇貞昌的邊緣化已是有目共睹。蔡蘇在“五都”選舉中的競合關係,其實是二人在“五都”的龍頭地位之爭,亦是2012“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與“五都”選舉平行發展的黨內鬥爭,尚不止是蔡蘇角力而已。“釋出黨權”與“天王入中常會”則是另一齣。陳致中宣佈參選,及市議員參選人出現“陳水扁連線”,也呈現了另一層面的黨內鬥爭。此一場景,再次印證了臺灣政治上的一種宿命,那就是:民進黨的內鬥是一個不可能有解答的題目,而民進黨的內鬥既是沒完沒了,再透過選戰等戲碼的放大操作,臺灣的大局也就不可能找到出路。
蔡英文已徹底“民進黨化”了;此去她在政治路線上及社會信任上已走上不歸路,皆已過了折返點。她為了自己的黨內地位,並對蘇貞昌取得優勢,將民進黨反ECFA的論述,引向“國共唱和/貧富鬥爭”的極端;這與陳水扁將民進黨引向“正名制憲/一邊一國”其實是異曲同工,只是換了一個題目。陳水扁的想法是“頭過身就過”;但蔡英文若全面否定ECFA,以炒作貧富鬥爭為能事,姑不論在“五都”選舉中,“頭”能不能過;但可預言,此一路線的“身”,恐怕絕無可能在2012過得了關。蔡英文難道想煽動一個階級對立的臺灣,在2012回到前直航及前ECFA的時代嗎?恐怕即使是頭過,身也不會過。
臺灣的致命問題,其實不在主流社會沒有形成最大公約數的共識,而是民進黨的內鬥找不到終局解答所致。黨內路線的搖擺與鬥爭,做為在黨內及島內政爭的杠桿則有餘;卻不能在兩岸關係及全球化平臺上,為臺灣找到生路。蔡英文與蘇貞昌的競合關係,再次呈現了此一無解的內鬥課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