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臺旅會)在北京掛牌運作,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7日在臺北揭牌,意味著兩岸將展開更密切的旅遊合作。臺灣《中國時報》9日發表社論指出,臺旅會與海旅會成為61年來兩岸第一個互設辦事處的準官方機構。人們當然期待著這兩個帶有公權力性質的機構能夠對促進兩岸旅遊交流、提升旅遊品質發揮質實的功效。
社論說,觀光產業可帶動食衣住行育樂六大產業超過50萬人的就業機會,在臺當局將之列為臺灣經濟發展的“六大新興產業”(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後,臺灣的觀光產業的確出現了明顯成長,例如在全球金融風暴及H1N1疫情衝擊下,2009年亞太地區整體觀光旅遊人數呈負成長2%,但臺灣的旅客數卻逆勢成長了14.3%,成長率是亞太地區第一。
來臺客旅客之所以能夠出現成長,無可諱言,大陸游客是關鍵。自2008年7月大陸旅遊首發團赴臺至今,旅客人數不斷成長,從2008年每日平均300人,到2009年每日平均1686人,2010年1至4月,每日平均已達3219人,成長快速;今年第一季大陸觀光客人數首度超越了日本,成為來臺旅客人次的第一名。根據臺“交通部觀光局”計資料顯示,2010年1月至3月來臺旅客累計124萬9636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28.1%,其中大陸旅客計3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98.6%%;單單3月來臺陸客就高達15萬人次,也因此使得3月單月來臺境外總旅次達到了51萬6千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據估計,陸客至今已創造了約500億元的商機。隨著大陸觀光客將持續增加,觀光產業的相關投資也熱絡起來,今年年底之前,估計還會增加超過1千間的星級飯店房間,為大量的旅客運輸需要,遊覽車也正加速打造中,此外,餐館、各式各樣的旅遊販賣店也快速增設中。
臺灣最受到觀光客稱道的,除了好山水、飲食多元美味之外,民風純樸熱情、交通便利安全等等,也都是發展觀光產業的好條件。不過,很多人也都注意到目前一般觀光客、特別是陸客的平均團費與消費價位仍有進一步往上拉升的空間;臺灣擁有精緻多元的文化,不過,表現在觀光產業上,似乎還只有飲食、特別是所謂的夜市文化有機會受到比較多的關注,各地觀光主管機關也都在夜市發展上投注了比較多的心力。
社論指出,目前大批觀光客來臺灣後,不論是在都市還是在景點,幾乎沒什麼機會可參與更多有文化特色的活動。臺灣有各式各樣的表演團體,戲劇、音樂、舞蹈,甚至享譽華人世界的流行音樂,表演能量十分充沛,卻又苦於表演機會其實相當有限;另一方面,一年400萬人次甚至將來有機會成長至800萬人次的觀光客,如果晚上想看一些有特色的表演,豐富他們在臺灣觀光旅遊的經驗與美好回憶,可能會很失望,因為他們的選擇並不多,或者,直接一點說,除了臺北戲棚,旅臺觀光客簡直沒有其他的選擇。
這是一個想要發展文化深度旅遊、想要借著觀光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多元精緻的臺灣文化的魅力的地方該有的樣子嗎?臺灣的夜晚難道就只有夜市可以逛嗎?更不要講,其實多個知名夜市也因動線規劃不良、停車空間不足或攤位飲食衛生等問題,使得夜市對陸客也好、對日本客也好,都不見得能發揮真正的集客力。社論最後說,增加觀光資源不是一蹴可幾,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陸客一年100萬、150萬的進來,讓很多人清楚看見了商機,民間也更願意加碼投資。在這個情況之下,臺當局更應該積極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帶動相關的建設與投資,有計劃地增加臺灣觀光魅力,讓文化之旅成為可能,也為將來的分區分時的深度之旅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