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鼓噪臺灣參與WHA,民進黨“期待” 輿論:不太樂觀

2021-05-10 09:5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鼓噪臺灣參與WHA,民進黨當局聲稱“高度期待”,島內輿論直言“不太樂觀”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在本月24日開幕。民進黨當局不斷鼓噪,美歐一些反華勢力也敲邊鼓,大陸則針鋒相對,表示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並批評他國“公然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據臺灣《中國時報》9日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7日發表聲明,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讓臺灣“立即獲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並稱“沒有合理理由持續將臺灣排除在WHA之外,若這麼做,對國際間為防控疫情和防範未來健康危機的集體努力極為不利”。臺“外交部”立即表示感謝,提到美方除布林肯親自為臺說話外,國會也多次以社群媒體串聯、聯名致函、通過法案及公開發言等方式支援臺灣參與本年度的WHA,“充分發揮協調各國挺身為臺灣發聲的領頭羊角色”。臺“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稱,非常感謝美、法等國對臺灣的支援,“臺灣會持續提升國際形象及地位,深化與價值理念相近國家的夥伴關係”。

  此前在3月2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法案,要求國務院幫助恢復臺灣WHA觀察員地位。4月3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推特上發文稱,“必須在WHA聽到臺灣的聲音”。在美國的煽動下,G7外長會議5月5日在會後公報首度納入重視臺海和平,稱支援臺灣“有意義地”參與WHO的論壇和WHA。6日,法國參議院也首度通過支援臺灣參加國際組織決議案,這些組織包括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

  這些舉動讓島內綠營和“臺獨”分子看到了“轉機”。中時電子報稱,WHA代表團報名截止日是歐洲時間5月10日下班前。9日,臺“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聲稱,“對於收到邀請函,臺灣抱持高度期待”。“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稱,WHO日前表示世界衛生大會邀請觀察員與會,需通過所有會員國以“簡單多數”的方式,對與會資格提出決議。她說,WHO以前總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阻撓臺灣參與,今年採取“簡單多數”是正面機會。“臺灣聯合國協進會”榮譽理事長蔡明憲還“建議”蔡英文召開國際記者會,表明要以“臺灣”名義加入,而非“中華臺北”,因為“美國都很明確表態,臺灣就此事需直球對決”。

  針對G7外長近日表態支援臺灣參與,有國民黨“立委”質疑稱,如果臺灣本月底仍沒辦法參與WHA,他們的話就當詐騙集團的話術就好。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這是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25.1號決議確認的重要原則。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發言人也批評法國參議院通過涉臺決議,鼓吹支援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及加入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國際刑警組織等,明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公然干涉中國內政。

  高雄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廖達琪稱,馬英九時期兩岸有“九二共識”,所以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但蔡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反對臺灣參與與此密切相關。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談了三點:首先,在蔡英文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北京不會同意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第二,西方社會與大陸正處在交手階段,西方會利用、不斷擴大該議題;第三,西方與大陸的爭執越激烈,臺灣參與WHA的機會越少,“臺灣基本上變成西方對抗中國的一張牌,而WHA只是牌桌……兩岸關係好轉才是臺灣參與WHA的必要條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直言,大陸在第三世界或亞非、拉丁美洲地區擁有很多朋友,即使G7都贊成,但以票數計算,臺灣並不會因為G7的表態而讓票數大幅翻轉,“因此對於參與WHA應保持審慎的態度,不宜太樂觀”。

  “年度WHA取暖大會可以停了”,《中國時報》9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過去臺灣當局與網友對於WHO的正當性及其總幹事譚德塞做出許多強烈批評,歹話說盡,加上大陸因素,WHO想當然不會敞開大門迎接臺灣加入。至於所謂的“Taiwan can help(臺灣可以幫忙)”口號現在聽來似乎也流於過度承諾,臺灣為疫情嚴重地區提供了什麼樣的實質幫助?除了捐贈小量物資外,“help”的主力在於宣傳臺灣本身成功防疫。然而臺灣的防疫方式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地區,例如臺灣在一開始就採取了邊界管控,但這個政策對於疫情蔓延的地區已經太遲。尤其現在其他地區正迫切接種疫苗以抗疫,而就疫苗的供應,臺灣也幫不上忙,“迄今為止,臺灣自己僅拿到少量疫苗”。文章直言,儘管有了G7首次替臺灣背書,但就過去幾年的記錄來看,臺灣要拿到WHA門票的可能性並不大。在去年疫情暴發的最初階段,儘管當時的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其他小國政府曾強力支援臺灣入會,“但大陸仍然牢牢將臺灣拒於世界衛生大會的大門之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