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世界日報》8日社論指出,臺北傳出陳水扁有意就“公投”修法降低“公投”門坎,交換“公投”和“大選”脫鉤的打算。從表像看,這似乎意味著陳水扁有意借此找下臺階,但這只是表像而已。甚者,“公投”和“大選”脫鉤似乎有利藍營在“大選”中獲勝。但必要指出這是個誘餌,要為“大選”之後的“臺獨”法理化安排巧門,以少數挾持多數。
陳水扁在四年前假借“公投綁大選”催票,此次更借由一階段投票,必欲讓“大選”和“公投”合而為一。這裡有一個假設,臺灣選民對“大選”的興趣遠高於“公投”;但激進選民對“公投”,特別是深綠選民接受“公投”動員的興趣更大,兩兩相乘,陳水扁及綠營以為如此這般,必可高度動員綠色選民參與。
社論分析,雖然陳水扁另從“三一九槍擊案”獲益,以致“公投綁大選”的設計對催票究竟有多大效益無法獲得驗證。但無論如何,陳水扁的得票數顯然還是遠高於西元2000年。這就讓陳水扁食髓知味,以為“公投”雖然未能通過,總算掩護了“大選”。是以綠營認定“公投綁大選”原就是挑起選戰論述的策略,且屬動員民粹的有效武器。
陳水扁何以會在“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關鍵點上出此下策,而毫無忌諱?
然而必要指出的也正是如此,陳水扁早已喊出支援謝長廷與否不重要,“公投”不過關才重要,否則全世界都會誤會臺灣已放棄“臺獨”訴求。是以陳水扁憑什麼在此時突然轉向,放棄其堅持。非僅啟人疑竇,退一步言,陳水扁若無特殊設想當不會計出於此。
社論指出,換個角度觀察,陳水扁若欲選後還能掌握對民進黨和綠營的領導,必要先期掠奪公共資源以備己用,並有效掌握意識形態的動員話題,前者如鐽震案,後者如“入聯公投”之類的話題,則可供其驅策、役使。
陳水扁此時選擇“公投”和“大選”脫鉤,就過去陳水扁的堅持,其效應除開放棄謝蘇配外,未見有任何利多。而且可以進一步指陳者,此前陳水扁有意拿“入聯”和“返聯公投”合而為一,此舉遭藍營拒絕,此時再透過李登輝和臺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傳話,看似又退一步,頗似不勝壓力,實屬以退為進之策略。
進一步分析,延後“入聯公投”,以期降低門坎,等同提升“臺獨”法理化的可能。這只會讓臺灣陷入一個新的陷阱。藍營此時若接受陳水扁的建議,除了短視之外,更嚴重者將立即引爆藍營內部爭論。更何況藍營為了表態已因“返聯公投”鑄了大錯,豈可為一時方便計更鑄新錯。
陳水扁的“入聯”無非就是謀求私利,促成“臺獨”,掌握大權。這種違背歷史發展的做法必定得不到人民的支援!看來陳水扁此次提出的脫鉤之說,潛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