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走中間路線 難題已擺在民進黨面前

時間:2008-04-28 14:18   來源:台灣網

“臺獨”路線已遭選民唾棄,民進黨將怎麼決定自己的未來。

   在陳師孟公開表態力挺辜寬敏之後,終於為一路沉悶的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擦出了些許火花。陳師孟直接質疑民進黨內有關“朝中間路線調整”的論述,不僅認為如此將“找不回民進黨”,甚至會造成“大家要考慮放棄民進黨”!一時之間,民進黨黨主席之爭,彷彿變成“中間路線”與“反中間路線”在對決,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實況是否如此暫且不論,至少這讓民進黨在怎麼決定它自己的未來上,有了更多想像空間。

  某種程度上說,這屆黨主席的選舉,在民進黨黨史上顯得非常另類。它是民進黨連輸三場重要大選後的一次改選,也是臺面上所有天王都缺席的一次改選,更是派系較勁最淡薄的一次改選。而角逐黨主席的兩蔡一辜,一直以來都不屬於黨的權力核心,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他們三個人的對決乃至最後由誰出線,都可以顯見出民進黨未來將呈現怎樣的風貌。

  媒體在比較兩蔡一辜的條件時,習慣性會將蔡同榮歸類為依賴人頭黨員動員、操縱派系換票的政治人物,而辜寬敏則是反映深綠基本教義路線的代言人,至於蔡英文則代表著朝中間改革路線調整的代言人。耐人尋味的是,這三位候選人所象徵的,都算得上是民進黨面貌的一部分。民進黨現有的底層黨員結構,人頭黨員與山頭派系本來就是割捨不掉的一部分,而意識形態上深綠與淺綠的分殊,也一直都是民進黨理念光譜分佈的現狀。大選過後民進黨的改革,也恰恰好都觸及了這幾個部分,只是沒有想到這麼湊巧,每一部分都剛巧有一個代言人出馬競選。

  社論認為,做為一個連續挫敗的政黨,民進黨內部所反映的焦慮,與民主國家所有敗退政黨所反映的焦慮其實都是一樣的。而這種焦慮恰好反映在兩種心理上,一種心理是認為黨的敗選是出在“現行路線有問題”,所以主張應全面調整路線。另一種心理則恰恰好相反,認為黨的敗選正是因為“對現有路線的堅持不夠”,因而必須更強化對既有路線的信仰。民進黨內許多主張改革的精英會寄希望於蔡英文,反映著正是前一種焦慮,而陳師孟會站出來挺辜寬敏,並公開痛批中間路線,所反映的也正是後一種焦慮心理。而這種焦慮的分歧也一定會反映在政黨的路線鬥爭上。

  或許正是因為三位黨主席的候選人,都恰好代表了民進黨的部分面貌,因而最後會是由誰出線,其實也反應了民進黨員對他們這個黨的期待與想像,他們想要未來的民進黨變成什麼樣的政黨?他們要不要民進黨繼續陷在人頭黨員與派系換票操作中不能自拔?要不要民進黨更進一步向深綠路線靠攏?還是要讓民進黨朝更寬廣的中間路線調整?講得更簡單一點,黨主席的選舉結果,將決定民進黨未來要做一個只是代表黨員的黨,還是爭取代表全臺灣人的黨。

  也因為這樣,社論表示,我們倒是樂見陳師孟將“中間路線”議題搬到臺面上的做法,至少這可以讓民進黨針對敗選檢討的焦距更集中,畢竟都到了這個時候,再花一堆寶貴時間去爭辯陳水扁該負多少責任,根本是在浪費口水。同樣耗費一堆精神在爭論排藍民調究竟對不對的上面,也是在浪費智慧。而民進黨究竟該不該調整現有路線?該怎麼做才算是對五百多萬的選民有所交代?或許才真的是此刻的民進黨,最該嚴肅面對的課題。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