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探索臺灣經濟發展新出路

時間:2009-12-30 09:58   來源:台灣網

 

  12月28日,臺灣“經建會”舉行記者會介紹最新經濟形勢。會上提供的臺灣多家知名研究機構的預測顯示,臺灣明年的經濟可望由負轉正,應有約4%左右的正增長。圖為“經建會”研究處處長洪瑞彬在會上接受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中新社)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0日發表社評指出:時值歲末,我們有必要分析未來一年臺灣經濟所面臨的大環境,為臺灣經濟發展探索新的出路。尤其是臺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我們必須客觀認識全球經濟大環境,再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社評說,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有幾個客觀的事實,臺灣必須要加以注意。首先,是經濟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全球的資訊、技術、貨物、資金、人員往來越來越自由化,世界經濟大環境到處充滿商機、但是也充滿挑戰與競爭。

  其次,是區域經濟整合,由於在WTO下推動全球自由貿易未能成功,所以各國或地區各自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沒有加入的國家或地區在國際貿易與投資方面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第三,是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中國大陸,當然還有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四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大陸已是全球外匯存底第一、出口總額第二、經濟體第三,臺灣必須重視大陸崛起的客觀事實。

  第四,是東盟加1成立,2010年大陸與東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就要生效,大陸平均關稅9%,將對東盟大幅降低,有些產品甚至降至零,而臺灣產品出口大陸還抽平均9%的關稅,形成極不公平的貿易狀態。

  第五,是韓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為止,韓國已經與歐盟、美國、新加坡等主要貿易國家簽署FTA,也即將與大陸、日本、東盟簽署。眾所週知,韓國與臺灣的出口產品處於高度競爭狀態,韓國產品可以享受免關稅,但臺灣產品卻要被抽高關稅,再這樣發展下去,臺灣產品將會被韓國產品取代。

  以上五點就是臺灣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大環境,臺灣沒有回避的條件,只有勇敢面對挑戰,發揮智慧去克服,才能為臺灣開拓永續發展的大環境。尤其是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臺灣只有勇敢面對他、並且研究他、了解他、並進而善用他,才能將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化作臺灣經濟成長的助力。

  社評指出,面對中國大陸,臺灣要從“紅海”的競爭策略走向“藍海”的合作策略,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向:第一,擱置爭議、維護和平: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在戰爭的威脅下還能進行經濟發展,所以擱置兩岸爭議、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

  第二,務實協商、解決問題:兩岸關係自1987年蔣經國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關係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第二大進口夥伴、以及人民赴外旅遊人數最多的區域,在兩岸交流這麼密切的狀況下,自然會衍生出許多攸關人民福祉之事,需要臺灣務實協商、解決問題。

  第三,是優勢互補、互惠雙贏: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國際經濟大趨勢,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強化與深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在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的當下,兩岸“合則兩利,鬥則雙輸”,兩岸優勢互補、攜手合作,才能行穩致遠,創造互惠雙贏的新局。

  第四,是建立制度、永續發展:未來兩岸勢必要建立可長可久的互動架構,建立雙方接受的經濟合作制度,為兩岸經濟永續發展建立根基。

  社評最後說,面對2010年的全球經濟大環境,臺灣沒有逃避的本錢,只有發揮智慧,勇於面對,才能為臺灣經濟尋找最適的發展道路。所以,與大陸洽簽內容最有利於臺灣方面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進而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洽簽FTA,就成為臺灣經濟能否因應全球經濟大環境,進而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誠摯希望在野黨不要阻撓ECFA這項純經濟議題的進展,讓“經濟部”的國際貿易專業談判人員能從經濟專業的角度與大陸協商,為臺灣經濟爭取最適的發展條件,並進而與其他國家洽簽FTA,這是臺灣經濟在面對國際經濟大環境所不得不走的道路,希望在野黨能與當局合作,共同為臺灣經濟開創嶄新的一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