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按原訂計劃于重慶市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臺灣《聯合晚報》29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的經貿互動關係,從此走上新的里程碑。
社論說,儘管綠營一再抗議,不過,其論述仍不脫配套不足、矮化臺灣、早收清單不理想等等老調,找不出清楚的反對主旨。不管是蘇煥智,還是蘇貞昌,甚至其他曾前往大陸推銷在地產品的民進黨縣市首長,都很清楚,中國大陸的市場,臺灣非看重不可。即便民進黨的民調亦充分顯示,主流民意贊成有配套的ECFA,這些訊息都使得馬當局簽署ECFA的意志更堅定,而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立場也更尷尬。
簽了ECFA之後,臺灣產品得以更加無障礙地進入龐大的大陸市場,然而挑戰並未結束。MIT的品牌能否趁勢打響?是否能讓大陸消費者信服於臺灣產品與服務的一流品質?這必然是“後ECFA”時期,臺灣的產官學界聯手要提升的課題。尤其,大陸的釋放善意,不應成為臺灣部分產業養成依賴性的藉口,日後必定要往強化產業競爭力、維持貿易互惠關係的方向走去。
同樣地,馬英九執政標舉的“黃金十年”口號,也必須在簽了ECFA之後立即推出系列藍圖與遠景,使臺灣確實能把握住大陸的市場商機,順勢轉型為創意地區、綠色產能地區。這些都值得當局加把勁!
社論最後指出,維持經貿關係不是靠請客吃飯,兩岸的和平互動,在各領域內都將展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大陸的經貿實力快速提升,從臺灣業者到國際學界都有相同印象:臺灣能領先大陸的優勢不多了。簽了ECFA之後,臺灣更要加油!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