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看清臺海局勢?社科院臺研所所長楊明傑提出三點見解

2019-10-24 21: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366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0月24日杭州訊(記者李傑)第六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22日在杭州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在閉幕致辭時,針對如何看清臺海的形勢,提出了三點見解。

  楊明傑指出,在世界大變局中,兩岸專家看兩岸關係、看臺灣問題,有很多矛盾和尖銳對立的觀點和視角。臺灣問題的複雜性令研究者感到,很多問題看不清楚。“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很多問題在新的變局當中顯得更加“空蒙”,但正是這種“空蒙”讓兩岸智庫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怎麼看清臺海的形勢?楊明傑提出了三點解讀:

  第一,如何看待現在的風險和如何評價我們的信心的問題。

  楊明傑指出,全球治理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山雨欲來。中美關係的競合不僅在貿易、科技、周邊地緣政治領域,而且在臺灣問題上,表現得日益尖銳複雜。

  楊明傑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大國,從弱到強的過程中,都伴隨著危機。我們的自信在於,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我們對於歷史經驗的借鑒,對於未來形勢的判斷,包括在臺海形勢上的判斷,相對可能會更準確。

  楊明傑指出,目前的中美關係、臺海局勢、香港局勢,正給我們一種倒逼和警醒,使我們更加主動地對發展戰略、國家安全進行調整規劃。在應對各種風險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增加對中美關係的自信、對臺海局勢的自信,包括對和平統一的自信。

  第二,如何看待兩岸各自認知差距、不同語境的問題。

  楊明傑說,有學者在討論時談到,中國大陸對於兩岸未來的預期,包括具體的一些概念,在臺灣似乎並沒有落地。但這種分歧認識的差距並不代表著兩岸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有著本質的分歧。其實,這正體現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概念正在深入兩岸民心。兩岸恢復交往40年來,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在臺灣並沒有白費。

  楊明傑指出,兩岸在制度、經濟、文化各個層面的交流增加之後,矛盾問題必然要提出來,這時島內公眾的心理可能會產生抵觸甚至是漠視,這是一個必經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過分強調雙方認識的分歧,實際上有一種誤導,會把這種分歧擴大,人為地延長彌補分歧的時間,也會加劇人民心中的裂痕。島內某股勢力正在逆歷史潮流而動,阻礙兩岸民心的交融。

  第三,如何看待將智庫研究的成果向社會大眾傳播的問題。

  楊明傑以說文解字的方法將智庫的“智”字拆解為“矢、口、日”,他說,“矢”是所謂瞄準標的,有專家談到政治的複雜難測,但學術研究者一直在趨向真理本身;“日”字強調陰陽輪迴的過程,也就是自然規律;“口”字則希望智者不是一個孤獨的人,也需要把大家的集體智慧和研究成果更多向外傳播。

  楊明傑指出,,在一個資訊化和網路社會高度發達的社會當中,仍然需要更多理性的聲音。所以希望我們能夠把此次智庫論壇達成的很多共識,利用各種形式用大眾更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以期能夠有助於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楊明傑是在第六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閉幕式上提出如上見解的。此次論壇主題為“把握時代機遇共謀和平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和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來自海峽兩岸的50余位精英專家學者參加並進行了探討與交流。(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