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起臺商新機遇,究竟指什麼?國臺辦權威解讀
【兩岸快評第1157期】
從2021年開始,中國開始進入“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在提及臺商臺企未來在大陸發展議題時,我們經常會提到“大陸經濟潛力巨大”“大陸新經濟發展將帶來更多新機遇”。這些“潛力”和“機遇”究竟指的是什麼?在1月13日的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發言朱鳳蓮針對台灣網記者提問,對這一話題進行了解讀。
朱鳳蓮在回應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詞。首先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明確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目標任務,體現了對臺工作在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戰略定位,擘畫了兩岸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偉藍圖。朱鳳蓮表示,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光輝前景和歷史機遇。
第二個關鍵詞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項最初在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終於完成簽署的協定,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由於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臺灣地區未能進入RCEP,但廣大臺商臺企依然可通過到大陸投資、創業,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用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在貿易、投資等方面享受到RCEP高水準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三個關鍵詞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2020年年末,中國、德國、法國、歐盟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共同宣佈完成歷時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歐作為世界兩大主要經濟體和重要穩定力量,能夠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期達成高水準經貿協定,將有力推動全球經濟的儘快復蘇。廣大臺商臺企通過在大陸的佈局和規劃,完全可以將商業體系延伸至廣袤的歐洲市場。
第四個關鍵詞是“一帶一路”。商務部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在大陸一系列福國利民政策的指導和支援下,臺資臺企將進一步擴大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空間。
臺灣《旺報》曾以《“一帶一路”朋友圈越擴越大》為題,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取得了多方成效。臺灣《工商時報》則認為當前全球陷入貿易保護主義危機的時候,“一帶一路”有潛力成為全球化2.0的起點。這些都是臺商臺企擁抱世界市場的重大利好。
除了這些“關鍵詞”,朱鳳蓮在回應中還舉出了具體實例——工業網際網路。她表示,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其發展受到兩岸業界高度關注。去年底,兩岸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發起成立了海峽兩岸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推進聯盟,將為促進兩岸相關企業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發揮積極的作用。
朱鳳蓮強調,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沒有理由不攜手發展、共同發展。她期許,廣大臺胞臺企全面把握大陸發展趨勢和重要機遇,主動適應大陸發展新階段新要求,充分參與,深度融合大陸“大迴圈”、“雙迴圈”的發展格局,就一定會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台灣網評論員 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