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謝長廷結束大陸行返臺,是否將揭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壓力鍋?馬英九表態將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是臺當局兩岸政策將邁開新步的信號,還是僅僅為受到民進黨“大陸熱”氣壓影響的暫時回應?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也在臺灣引發熱議,莫言被讚“華人之光”。
謝長廷結束大陸行
民進黨重量級人物、位列“四大天王”的謝長廷8日結束在大陸5天4夜的“開展之旅”,他在北京發出了與“臺獨”主張迥然有別的聲音,是否意味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終於要突破禁區而向國民黨看齊?這無疑是島內討論最激烈的話題之一。
人民日報海外版10日發文說,在臺灣,謝長廷的大陸行受到了六成以上民眾的肯定,認為有利於兩岸和平。有海外媒體認為謝長廷此行戳破了“臺獨”壁壘。但謝長廷此行被定調為“私人行程”,民進黨是否會借機調整路線仍是未知數。部分綠營人士認為蘇貞昌默許謝長廷登陸,用意就是投石問路。如果蘇認定謝會幫到他2016年的“大選”,則未始不會啟動改革步伐,但考慮到黨內的反彈力量,立竿見影的“謝規蘇隨”顯然不現實。輿論認為,謝長廷回臺後將揭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壓力鍋,蘇謝都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臺灣“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創會會長許文彬認為,臺灣社會長期受困藍綠政治意識形態之糾結,謝長廷此行或許給民進黨出了一個新考題——該是認真反思大陸政策的時候了。借由此番思考,如能幫助民進黨逐漸解套、消泯,避免島內政局內耗、空轉,朝野乃可協力拼經濟,為百姓造福,增進兩岸關係更加和諧、互信的善果,自堪期待。
兩岸關注馬英九正面表態
10月10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將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他還說,未來會持續擴大兩岸交流,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民主法治都可以對話。
人民日報海外版11日指出,在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的今日今時,兩岸民眾對於馬英九可能在大陸政策上邁出的實質步伐都有了更多期待,觀察他此番言論,都不是一時興起。如今,民進黨都在反思兩岸政策,都在忙著到大陸來看看,國民黨是不是可以放下包袱,甩開步子向前邁了呢?
香港中評社11日指出,馬英九的表態很正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持續有正面促進作用。應該知道,“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很多舊框框,制約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很不適時宜,需要修訂。馬英九有決心推動修改,可以預料,兩岸關係會除掉很多的人為障礙,值得期待。
臺灣熱議莫言獲獎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11日揭曉,瑞典學院宣佈大陸作家莫言獲得這項殊榮,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此事立即在兩岸民間引發熱議。
臺灣《中國時報》12日說,祝賀莫言獲獎!在中國大陸籍的作家中,莫言的確具備最佳的得獎條件,他的一大成就,在於創造了一種豐富、多層次、極其迷人的鄉土語言。莫言的小說一直都有飽滿的“中國性”,即使透過翻譯也能快速、直接地傳遞給西方讀者強烈的異國感受。
臺灣《旺報》12日指出,莫言因“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獲獎實至名歸,顯示華人獨特的文學風格為世界文明、世界價值做出了貢獻,是華人之光。(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