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的“眼光”

時間:2011-04-19 13:00   來源:解放日報

  “三十而立”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前晚在港頒出。港片《打擂臺》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這部曾在內地院線默默上檔又黯然下線的“小片”成為當晚最大明星。

  和《打擂臺》一起競逐最佳影片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葉問2》《劍雨》《線人》,名氣都比《打擂臺》響亮。尤其是“狄仁傑”以13項提名領跑,又是去年的票房大熱作品,最具金像相。而評委們最終選中《打擂臺》,可謂別具只眼。

  為什麼是《打擂臺》?與去年火爆香江的《歲月神偷》相似,《打擂臺》能入評委法眼,勝在“情懷”二字。正如金像獎主席陳嘉上所言,一個獎項無法兼顧很多,與其面面俱到,不若獨看一面。把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頒給《打擂臺》,評委會需要一點魄力,魄力之下,獎項特點立時凸顯——當年打遍天下風華正茂,一時陷入低谷迷失,這是《打擂臺》的故事,也是香港電影的故事。想想內地的電影獎項也不少,但不是“雙黃蛋”滿天飛,就是論資排輩為上,能讓人記住的實在不多。從這一點來說,今年的金像獎也許算不上盡善盡美,但至少亮出了不一般的“眼光”。

  最佳影片其後,受關注的就是影帝、影后。今年的兩位獲獎者雖然年齡有差距,但在獎項的奮鬥路上,卻是異曲同工。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演了“武則天”的劉嘉玲,五次鎩羽最佳女主角後,終於封後。有人說是“補償”,自言已經“習慣失意”的劉嘉玲卻視作“起點”,對著夫君梁朝偉隔空喊話:“我要慢慢追你。 ”

  憑藉《線人》加冕影帝的謝霆鋒,雖是五位提名者中最年輕的,但從1998年入行拿下最佳新人起,影帝之路走得並不平坦。十幾年前的他,是銀幕上的少年 “古惑仔”,這幾年的謝霆鋒,給人的印象則是重責任、敢擔當,勇於開拓戲路,努力有目共睹。金像獎上,謝霆鋒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止是舉起獎盃的那一刻,也包括紅地毯上那句“我要製作‘香港製造’電影”。背後是他演員之外的身份——香港最大後期製作公司老闆。

  除了臺上風光的影人們,“隱身”風光之後的同樣不能忽視。也許你只知劉德華是最佳導演作品《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男主演,不知他與本屆金像獎更大的關聯是最佳影片《打擂臺》投資人的身份,更別忘了他還是寧浩的發掘者、《瘋狂的石頭》的幕後推手。一則好消息是,《打擂臺》下月將在全國院線重映,有機會去影院鑒定一把金像獎的“眼光”了。(採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