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廖文題為《批評的品格》的文章,針對當前文學批評出現功利化、庸俗化的現象,發出了堅守批評的品格的呼喚。文章指出,文學批評要真實、鮮明、正直,一個都不能少;只有文學批評風清氣正,文學才會日新月異。了解目前文學創作現狀的人,都會覺得這篇文章推出的及時,撥雲見日,對加強文學批評,改變文學批評現狀,指導文學創作,無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縱觀當前的文學創作,可以說繁榮有餘,而精品不足。大量充斥于市場的是品質低劣,內容粗俗的作品。情呀愛呀恨呀的內容吃香,便一窩風地寫感情糾割方面的題材;警匪內容的作品吃香,便一窩風地寫警匪方面的題材;野史、秘史、艷史的內容吃香,便一窩風地去寫這方面的題材;間諜題材吃香,便一窩風地跟著《潛伏》走。另外,就是刻意追求內容的驚險刺激,獵奇獵艷地也不少。
文學創作浮躁,一昧迎合市場的低端選擇。那麼,我們的文學批評在幹什麼呢?舉這麼一個現象,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些長篇小說問世前,本來作品藝術水準一般,思想境界也不高,情節甚至是脫離生活的胡編亂造,但經所謂一個或一群的文藝批評大家在報刊網路一推介,便成了手法有創意、內容有創新、藝術有特色的一部難得的好作品,終於成為暢銷書。但這樣的作品往往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曇花一現,不久便淡出了讀者的記憶,毫無生命力可言。細細分析來,現在活躍在文學批評界的一些人,不是在維護文學的純潔性,也不是在為文學的發展努力,而是在功利的作用下,違背良心和原則從事文學批評。
有的和文學圈子形成一個共同利益體,為達到某種目的,相互吹捧。有的講關係,礙于各種情面,違心給予拔高評價。有的就為了一點經濟效益,不惜出賣文學批評原則,無中生有,吹得天花亂墜。有的想借流行題材讓自己出名,不惜亂找角度、筆下生花大評特評。有這樣的所謂文學批評家為庸俗文學推波助瀾,當今的文學水準還能高到哪兒去。一個真正的文學批評家,既要有高深的理論素養和學術造詣,又要有批評的道德品質與良心,必須站在推陳出新的高度,弘揚高雅的文學藝術,把能反映時代聲音,能體現主旋律,能教育人、鼓舞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推出來,並能引導創新發展。反之,與功利為目的進行文學批評,只能得不償失,讓粗俗文學氾濫,從而失去文學批評的價值與意義,有損文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批評的品格,關乎文學批評的地位;批評的品格,是批評家職業操守的底線,是批評家安身立命的根基。如果堅守批評的品格,粗製濫造的文學作品就會受到抨擊,就會幫助讀者辨識作品的高低偽劣,就會引導文學作者朝著正確的文學創作方向進行,從而提高文學作品的品位,讓健康有益的文學作品有更廣闊的市場。
人民大眾養育了文學,養育了批評家,對文學批評寄予厚望。批評沒有理由不為文學負責、為大眾負責的精神。從現在起,文學批評有責任有義務要重塑仗義執言、奮力擔當的品格。一句話,有批評的品格,才會有文學的品位,有文學的前途。(傅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