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亂象折射出的制度“缺位”

時間:2011-06-15 15:22   來源:東方網

  從去年“金庸去世”假消息在微博上瘋狂傳播,到近期所謂“鐵觀音迷魂搶劫”引發網民恐慌,微博上充斥的各種虛假消息“漸欲迷人眼”;一邊是網上銷售隨處可見的“速刷粉絲系統”,一邊是某些“牛博”借“粉絲”優勢收錢發廣告;有人造山寨名人微博求關注,也有人想依靠低俗內容博名氣。(6月13日《廣州日報》)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工具,以其高傳播、高參與、及時、便捷等特點,得以迅速地推廣和普及。從功能上看,微博在促進公民的話語表達、增強社會互動、搭建公共交流平臺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具有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強勁的生命力。微博除了受到“草根”民眾的追捧外,也得到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等許多政府官員的喜愛;一些地方政府還開通了官方微博,以搭建與民眾交流、對話的網路平臺。微博,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

  然而,微博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弊端。在泛商業時代,在“將看點轉化為生產力”的思想指引下,一切具有賣點的商業符號,都成為人們爭奪的“香餑餑”。於是,“博出位”的虛假惡搞資訊有之,“借名人上位”的山寨名人有之,“商品化”的粉絲買賣有之……

  微博亂象帶給社會最大的傷害,在於使得已經出現“斷裂”的社會信任鏈條更加“脫節”。虛擬世界的匿名性,使得部分微博用戶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幹的事情敢幹了,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也敢於說了,因為他們知道,無需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任何實質性的代價,即使遭受批評和指責,他們也毫不在乎。真實與虛假並存,正義和邪惡共生,公益與私利雜糅,各種資訊魚目混珠,各類用戶良莠不齊,微博在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們帶來“商機”和利潤的同時,也增添了社會風險。於是,少部分人通過微博賺得“荷包鼓鼓”,其後果是,大多數人增加了對微博的不信任感,“微博”的社會公信力在無形中受到損傷。

  微博亂象越演愈烈,也折射出制度建設的“缺位”;只有制度建設“缺位”了,泛商業化才會“進位”,才會大行其道。因此,整治微博亂象的關鍵,在於制度建設的復歸。首先,要建立資訊公開和資訊認證機制,加強誠信體系建設,以杜絕虛假惡搞資訊,“實名微博”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其次,要加強法制建設,在立法的過程中,及時地吸納有關微博的內容。再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和保護公民表達權,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公民有權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整治“微博亂象”不是要老百姓集體“失聲”,而是要人們負責任地“說話”。西方國家的微博運作的現狀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政府充分保障民眾“說話”的權力,民眾也秉承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唯有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微博才能發揮其優勢,規避其弱點,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微博亂像是社會新變化,也是不容回避的社會新問題。其實,社會有變化、有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社會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整個社會“無動於衷”、“束手無策”,缺乏制度化的能力。一旦社會新變化被及時地制度化、規則化,被及時地吸納到已有的社會生活秩序中來,使之成為社會生活中的常態,整個社會依然會沿著平穩、有序的軌道繼續前行。整治“微博亂象”如此,其他社會問題亦然。(楊朝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