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起來”只能讓輿論更焦慮

時間:2011-08-09 15: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幾件熱點事件,炒得一地雞毛:焦頭爛額的中國紅十字會又被央視爆料,博愛項目曾借慈善售賣保險;沸沸颺颺的王濛與領隊衝突,已經觸及短道速滑隊的商業贊助以及中國體育金牌模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宮文物門”,引爆了關於故宮存在模式的反思……

  這些事件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天。若說最初大家還顯得很亢奮,揭露、調侃、咒罵甚是起勁的話,現在再看網路輿論,不難發現一種痛中思痛的變化——憂國憂民者甚是憂慮:如此下去,怎麼得了?公眾豈能容忍,這一樁樁一件件,衝擊社會正義的堤壩?公眾豈能甘心,就這樣被“摁下葫蘆起來瓢”的遊戲所裹挾?

  觀察這些事件,一個最大的共性是:當試圖對每起鬧劇“刨根問底”的時候,三五板斧就“刨”到一個共同根源上——制度的弊病。如果管理制度層面不作出針對性的回應,大家只能止步于“口水”,苦於無計可施。這或許可以被概括為“追問到制度的困境”,幾年前央視記者張泉靈在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就曾提出過,只是這種困境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而已。

  這個問題解決了,綱舉目張,各種亂象也就沒有道理層出不窮。這個答案也不難找,那就是啃硬骨頭,哪出了問題,就從哪開始改革!社會問題的出現,與民眾信心的建立,有時候就是一場賽跑,出現問題,只要能夠及時反思,力推改革,“哪跌倒哪爬起”,信心就一定能夠跑得贏。

  現在的困境在於:關於改革,仍然說得多,做得少。必須承認,大的體制改革太沉重,必須籌劃週全,“尋找適當的機會推動”;但在此之前,在一些不十分沉重的領域,能不能多一些改革的氣魄?比如說紅十字會,說白了就是一“民間慈善組織”,管理機制能不能先改起來,除掉官僚化?比如說故宮之類的博物館機構,同樣不算一級政府部門,要不要賦予其如此不受監督的特權?比如說中國體育的金牌模式,輿論一直在反思,管理機制何以仍然紋絲未動?

  如果講改革難度,紅十字會、故宮、中國體育,是相對難度較小的單位,比起其他領域的改革,觸動的既得利益也應該算比較小。如果這樣一些單位問題連連,不斷衝擊社會信任,什麼問題都“捂起來”搞內部解決,民間輿論如何不焦慮?

  局部的亂象很多,而“所有”解決的招數,就是推動體制性改革——關於紅十字會的管理方式、故宮類機構的管理模式、競技體育的管理模式……這樣一些難度系數相對低一點的改革被推到前臺,哪怕慢一點,分步走,在個別極端案例出現時,民眾也能夠保持足夠的信心。出了問題不下決心改革它,不觸碰它,它就必然會不斷惹是生非。每一次事件如同利爪一般給社會堤壩抓出傷痕,一道道傷痕匯集起來,將是和諧社會不堪承受之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