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叫人又愛又恨。短短140字,可以激濁揚清,揭黑反貪,也可以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可以是利劍出鞘,明鏡高懸,也可以是“謠言策源地”、“是非攪拌機”……
對“非常行為”,可否以“非常手段”制止?
近來,英國民眾和官方正對騷亂中社會化媒體的作為,進行檢討、評估,有人提出,“非常時期”應該對手機和微博“嚴加管控”;而就在此時,美國人已經當機立斷來了一次“實踐”——據報道,舊金山鐵路管理部門一名警察上月開槍打死一個平民,不少民眾因此在火車站集會抗議,導致交通高峰期鐵路運作中斷;當得知又有些人打算在8月11日到多個火車站集會抗議,鐵路管理部門為阻止他們用手機互通消息,于當天16時至19時切斷了4個火車站手機信號塔的供電,致使一定範圍內手機通信中斷。不少民間團體批評這一做法,但鐵路管理部門稱,在火車站月臺示威是違法行為,他們已經劃出了專門區域供示威。
對“非常行為”,可否以“非常手段”制止?如果在某場風波、某個群體性事件伊始,便果斷阻斷資訊傳播渠道,把手機和微博之類新媒體“架空”,從而制止攪亂人心的流言蜚語傳揚,令其喪失聚集和組織的功能,事端就能平息、事態就能不再擴大嗎?眼下,大概誰也不能武斷地下定論。在我看來,舊金山鐵路當局不過是做了一次“局部實驗”,是否有法律依據,尚待論證;至於能否推而廣之,在何種條件下、何種程度上,經什麼機構授權方可實施這樣的“非常手段”,則更要結合法理和實踐層面深入探討、慎重研究,或許,應該為此立法。
“雙刃劍”特性與“群體極化”現象
檢視英國騷亂和舊金山切斷手機信號事件,我們對社會化媒體的認識可以深入一層。網際網路,以及基於高新技術而不斷衍生出的各種新媒體,對於擴大公民言路,讓人們更充分地享受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發展民主政治,無疑有重大的積極作用。但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社會化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有利於暢通資訊、多元表達的同時,也會惹出網路暴力之類的負效應。所謂“消息比文章有影響力,輿論比討論有煽動力,謠言比事實有吸引力,歪理比真理有生命力,假話比真話有誘惑力,微博比報紙有傳播力,網路比電視有覆蓋力,戲言比諾言有執行力”等等奇形怪狀,就在相當程度上源於社會化媒體的這種負效應。誠然,對於主流媒體如今遭遇到的去中心化、被邊緣化,主流媒體自身需要反省,但社會化媒體所客觀存在的消極作用絕不可小覷。在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發生之時,這樣的消極作用尤為明顯。
當代美國法哲學家凱斯·桑斯坦在《網路共和國》一書中指出,應該對網際網路及其對言論自由、觀念市場和民主制度的影響投注更多關心。網際網路可以有效保存上述價值並將其發揚光大,但也潛藏著破壞上述價值的能力。他提出了一個概念“群體極化”,認為“團體成員一開始存在某種偏向,經過商議後,人們更樂於傾向於這一方向,從而形成更加極端的觀點”;而“新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使得具有相同觀點的人聚集在一起並且孤立他人越來越容易,也容易使他們聽不到不同的觀點。僅僅這一原因,就培育了‘群體極化’的基礎,對於民主與社會和平都構成了潛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