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過度商業化開發不啻文化自毀

時間:2011-12-02 11: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中國網》報道,“在遊客針對景區差評中,有34%的遊客對景區商業化氣息過濃表示了不滿。”同程網創始人吳劍日前在業內高峰論壇說,景區過度商業化環境、基礎設施差等問題,已經影響到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的印象。

  15年前,筆者曾去過湖南鳳凰古城。那時的鳳凰,鄉民質樸憨直,物價低廉,沱江水清澈見底,月色下的小城寧靜悠遠。而前不久再去時,夜色中的鳳凰喧鬧得令人吃驚,沱江邊的古民居不少搖身變成了鬧鬨哄的酒吧,形形色色的遊客在吊腳樓歇斯底里大呼大唱。城市管理的滯後,商業氣息的過度,讓曾被西方作家譽為中國最美的兩個小城之一的鳳凰,開始迅速惡化:居住價格變得昂貴,商品漫天要價,人心變得詭譎,江水污染嚴重……

  令人痛心的是,類似鳳凰古城的遭遇還有許多。在江南小橋流水的周莊“萬山豬蹄”招幌太多太膩,滿鎮飄蕩,“多了商家,少了人家”令人遺憾;走在麗江古城的街道上,遊客看到的是一幅與真實納西族人無關或變異了的旅遊商品交易圖……

  給景區造成傷害的往往是遊客自己。許多旅行者一方面試圖尋找一個更具本真性、更自然的生活和景觀,另一方面又用現代生活的標準要求吃、住、娛、購等生活要素。為迎合這種物質享樂型旅遊的需求,並借此獲得豐厚收益,一些地方採取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態度,熱衷於在景區內大興土木,興建娛樂設施和商業機構,沒有珍惜和愛護當地的生活形態和風景。

  對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中國人來說,旅遊的目的是親近自然山水或體驗異域文化,提升生活品質、釋放城市生活壓力。但過度商業化使遊客失去了這種享受,甚至景區“看點”成了遊客的“怨點”。如此的旅遊開發,豈非南轅北轍式的文化自毀?

  每一個旅遊景區都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對祖國文化的遺留,決不能再超負荷利用、破壞性開發。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