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倫敦無坦途

時間:2012-01-04 13:37   來源:人民日報

  2012年,中國體育迎來“大考”——征戰倫敦奧運會。

  此去倫敦,中國軍團雖以上屆奧運會金牌榜第一名的身份前往,但金牌數難以達到創紀錄的51枚已成定局——

  不管好事者如何不厭其煩地計算,此次失卻主場優勢的中國軍團,無論如何也難以創下新的紀錄。因為中國軍團的奪金強項在北京奧運會上的發揮已近乎極致,再無潛力可挖,只能靜待回落;而中國軍團的潛優勢項目和弱勢項目,水準未見提升,守住既有成績已屬不易。

  此去倫敦,中國軍團只能延續以金牌數量論英雄的傳統,改進金牌產出方式、優化金牌結構還難覓蹤影——

  在倫敦,中國軍團依然要靠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舉重、體操、射擊等傳統優勢項目來打天下,靠蹦床、摔跤、拳擊、射箭、擊劍、跆拳道、花樣游泳等潛優勢項目來鞏固領先地位;至於眾所矚目的基礎大項和三大球項目,中國軍團並沒有多少發言權,偶有亮點也還有待臨場檢驗。

  此去倫敦,中國軍團不會放過每一個爭金點、突破點,力求有所斬獲,可此種艱辛付出卻未必能換來更多社會認同——

  習慣了連續4屆奧運會金牌數、獎牌數持續遞增,人們不會接受金牌數、獎牌數驟然減少。非但如此,相比于對奧運金牌數量的關注,人們對奧運金牌的成色似乎更為看重。依照這樣的民意,中國軍團在倫敦奧運會上似乎很難給人們帶來更多驚喜。

  毋庸置疑,既看過奧運會也辦過奧運會之後,中國民眾對奧運金牌的認識已今非昔比,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認識也在日漸深化。

  或許人們依然看重奧運金牌,但更看重以何種方式、什麼代價獲取奧運金牌;或許人們依然推崇奧運冠軍,但更推崇的是以“自信、自強、自尊”和“更快、更高、更強”為核心價值的奧運精神。一枚奧運金牌的得失,或許已經不會引發太多波瀾;但一旦發生奧運醜聞,則一定會在全社會範圍內激起公憤。

  此去倫敦,中國軍團正試圖以“奧運爭光計劃”重新點燃公眾對體育的熱情,殊不知,公眾對中國體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探討一刻也未曾停止——

  改變固有的發展模式,需要勇氣和決斷。沒有誰比體育人更清楚,冷落傳統優勢項目到底意味著什麼,真正實現基礎大項和三大球的振興要付出多少艱辛。但或許只有經歷此種生死抉擇,中國體育才能重新喚起公眾的熱情。

  如何看待奧運金牌,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如果奧運金牌不再與金錢、名譽、地位直接掛鉤,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將其看得如此之重;但不與現實利益掛鉤,又該拿什麼激勵相關人等去奪取奧運金牌呢?這是一個兩難命題,卻是一個遲早要解決的命題。

  此去倫敦,中國軍團任重道遠。爭金奪銀固然是中國軍團的目標所指,而比爭金奪銀更重要的任務還有很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