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歷史能“亂彈”

時間:2012-01-30 10:27   來源:光明日報

  近年來,“宮廷鬥爭劇”席捲熒屏。《宮》、《步步驚心》、《傾世皇妃》的余溫尚未消失,《武則天秘史》、《後宮》、《萬凰之王》又拉開了新一輪的“宮廷劇”大戰,它們將唐、明、清的後宮演繹得風生水起,各路皇上皇后、妃嬪貴人競相鬥法。而後更有《唐宮美人天下》、《太平公主秘史》、《深宮諜影》、《凰圖騰》、《宮鎖珠簾》等陸續亮相。

  “宮廷鬥爭劇”稱霸熒屏,製作方使盡渾身解數地博“噱頭”:《唐宮美人天下》號稱宮廷版“越獄”;《深宮諜影》加入懸疑驚悚成分,直言把諜戰劇搬到了清宮;《凰圖騰》赫然打著唐宮“男人奪權、女人爭寵”的宣傳旗號……這類作品近似的“忠奸”人物定位、角色設置,相差無幾的劇情走向,還有耳熟能詳的那些臺詞,輪番地對觀眾進行著轟炸,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爭議,其中《武則天秘史》的質疑聲最高。

  《武則天秘史》此前就因其匯聚了眾多實力派演員,而又由三位成名女星接力出演“一代女皇”而引爆話題;然而開播伊始,觀眾卻大呼雷人。“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一直是歷史劇的創作原則,雖說古裝劇中“戲說”、“秘史”等誇張、虛構的成分居多,然而家喻戶曉的歷史大事件總不能隨意篡改。《武則天秘史》第一集開場,武媚娘的爹居然變成了李世民身邊的大將,且戰死沙場,臨終托孤:“最不放心的就是臣的女兒,她叫武媚娘”;之後武媚娘深宮侍寵,居然對李世民說出了“我還有個大名,叫武曌”、“日月普照,光明萬世”的“驚世之言”。據歷史記載,“武媚”是李世民見她之後所賜,而“曌”字雖是武媚娘自己創造,可那是在她登基為女皇后的事兒了,如此的歷史硬傷怎能不為觀眾所詬病!而很多的劇情設置更是莫名其妙、簡單弱智,如身為一國之君的李治痛哭流涕,向滿朝文武下跪這樣的情節就讓人大跌眼鏡。同時,《武則天秘史》香艷的畫面、露骨的臺詞成為觀眾質疑的又一話題,很多觀眾都指責其過分的調情戲、親熱戲根本無法讓孩子觀看。

  相對於劇情的離譜,《武則天秘史》的主題曲直白得讓人瞠目結舌,歌中唱道:“14歲那年,我進了後宮;24歲那年,我削發為尼;30歲那年,我失去親生女兒;32歲那年,我成為大唐皇后;61歲那年,我失去二兒子,流放了三兒子,囚禁了四兒子;66歲那年,我登上女皇大位;82歲那年,我準備一塊無字碑……”履歷表一樣的歌詞,遭到眾網友一片嘲笑。

  事實上,“戲說”也是戲,“秘史”亦是史,雖不一定如歷史正劇那般莊嚴謹慎地寫,可也不能“亂彈”得離譜,畢竟作為大眾文化的電視劇,受眾面極廣,也肩負著傳播文化知識的使命。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而言,電視劇成為其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思想立意積極向上,文化導向文明健康是創作起碼的要求。值得關注的是,“宮廷鬥爭劇”大量撞車的現象也說明電視劇原創力的缺乏,這也警示我們的創作人員,應積極地開拓思維、挖掘創新,避免“今年6個武則天‘登基’,明年3個花木蘭‘打擂’”這樣尷尬的局面出現。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