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照例有不少商家看好情侶消費市場,推出各種節日行銷。不過,一些另類行銷方式也出現在今年的市場上。比如,有的商家推出“熱吻免單”,稱只要情侶在大庭廣眾下熱吻超過一定時間,就能享受免費晚餐;還有的商家將一些私密商品作為當天消費的“節日禮物”,並在網頁、微博、論壇等大肆宣傳。面對這樣的行銷方式,筆者覺得,它們不僅歪曲了情人節本身的意義,也反映出部分商家在行銷思路上急功近利的“重口味”。
情人節是什麼?多年來大家都認為這是情侶間表達愛意的節日,但在西方,也有更多的人在這一天表達對親朋好友、同事夥伴的感情,所以在贈送“節日產品”巧克力時,並不局限于情侶之間。很多商場在進行情人節行銷時,更強調溫情氛圍的營造,鼓勵人們在這一天說出自己的感情與身邊的人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巧克力、鮮花等商品才會流行起來,因為它們價格不算高,受眾面又廣,是不錯的大眾化禮物。比如在日本,最流行的情人節禮物是送禮者親手用巧克力漿做成的巧克力,巧克力本身的品牌或價格反而不太重要。
相比之下,國內部分商家的情人節行銷顯得有些“俗”。前幾年,當商家發現消費者講究浪漫,便一窩蜂地搞“燭光晚餐”,甚至出現動輒上千上萬的“天價”晚餐,就連一些普通的餐飲企業在節日當天的價格也水漲船高。鮮花、巧克力等相關商品的價格也一飛沖天,情人節也因此被戲稱為“情人劫”。在這種心態下,商家對節日的氛圍營造以及節日所包含的人文情懷、交流感恩等主題反而不太關心,即便造出了所謂的“溫馨”,也只是為了推銷產品。
好在隨著消費心理的成熟,消費者已經不願為這類商品或服務買單,而市場的激烈競爭也使得部分商家調整了行銷策略。在今年的情人節行銷中,不難看出很多商場開始回歸節日的情感本質,為有情的人們提供交流溝通平臺;同時,讓利、買贈、團購等活動也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情人節的消費價格指數。在這種情況下,“熱吻免單”等另類行銷的出現,無疑又將傳情達意引入另一條“歧途”。
每年情人節當天,總有一束束鮮花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流動”,這是很美很溫馨的風景。對商家來說,借節推銷無可厚非,但似乎也該考慮一下,怎樣的行銷才不會破壞這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