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也要融合轉型發展

時間:2012-03-02 13:38   來源:東方網

  在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背景下,各類創意園區如何進一步提升內涵,拓展產業發展路徑,已成為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的一個關注焦點。滬上M50藝術產業園日前舉行的創意產業“升級策略”研討報告會,解讀當前文化產業園區樣板效應,倡導發展以設計為主導的創意生活產業,為創意園區的與時俱進,文化產業的融合轉型,提供出全新的發展思路,可操作的路徑。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資訊、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貫徹落實這個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路徑,既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實現國家“十二五”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的方法,推動其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相關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

  產業的融合,是指由於技術進步、規制放鬆、管理創新及需求拉動等原因,帶來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滲透、彼此交叉,進而演化為產業之間產品、業務與市場的融合,從而導致產業邊界的模糊化甚至重新劃定的動態發展過程。

  文化產業的融合轉型,作為一種產業創新,給世界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正日益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乃至一國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在各種產業中,文化產業是一個綜合性、滲透性、關聯性比較突出的產業,本身具有融合的深厚基礎和廣闊空間。國際上從英國、美國和新加坡、日本、韓國現代成功的事例都表明,在世界產業融合發展潮流中,文化產業扮演了先鋒角色,也為自身發展增加和活力和競爭力。

  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轉型跨界發展,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和推動力。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整個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多措並舉,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個國際性城市,上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眾多的人流物流,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和賽事,特別是市民大眾日益增長的生活和精神需要,“非遺”的生產性保護運作,文藝演出的“走出去”工程,“十二五”期間建成運作的迪士尼樂園、虹橋樞紐國際展覽中心、商用大飛機建設項目,伴隨本市的旅遊、體育、資訊、物流、雲計算、金融、航運、建築等相關產業,都可以為文化的更大範圍交流和傳播提供平臺,為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載體,實現文化產業的市場化和規模化。通過產業融合突破產業分立的限制,為文化產業提供擴大規模、擴展事業範圍、擴張產業邊界、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創造新業態等方面的巨大商機,推動文化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合理配置,體現創新城市產業的一種支撐動力,進而促進上海整個的文化產業有一個跨越式發展。

  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注重產品功能性價值的同時,更加關注產品的文化價值、特色品味,這也要求上海的文化產業努力依靠技術創新,積極國際成功城市的做法,緊扣時尚潮流和差異化的創意生活需求,開闢提高產品文化附加值的新路徑,使文化產業的文化符號價值、本土概念、文化理念、時代創意等向相關產業滲透、融合到各種產業的研發、設計與品牌行銷等環節,提升相關產業的文化附加值,推動相關產業升級,延伸拓展出文化產業嶄新的領域,更好的惠及市民生活和城市產業的遞進,顯現創新城市的張力和創造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