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 元 墨竹譜
在去年5月舉辦“杭州 中國畫雙年展”時,提出了十分可貴的學術導向理念“重塑寫意精神”,可謂一語中的。“寫意精神”,不僅是中國傳統書畫的特質,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質。“重塑”兩字,說明我們今天的文化藝術已丟棄了這一傳統文化之特質。因此,提出這一論題,以為學術導向,是富有睿智的表現。可惜的是,它有似廣告術語,隨著雙年展的結束,也便煙消雲散了。“寫意精神”卻成了一些人用以惑人的時髦語和標簽,反而產生誤導的影響。
“寫意”作為傳統書畫術語,是由魏晉時代的文人書法藝術形成之時產生的,其根由是王弼“玄學”提出的“以無為本”、“得意志象”論,王弼玄學引導中國傳統古典哲學由生成論步入本體論的發展史,從而推動了理性思想的大發展。書法藝術成為“玄學”的載體,被仕人們大加發揚,其原因在於漢字的特點。文字是代替語言的符號,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由於農業經濟基礎的關係,使血緣氏族群體聚居長期處於穩定狀態,造成各地方言眾多而互不相通。所以漢字的創造,便是以統治階級集團的官話逐步形成的“國語”為基礎,而形成民族統一的語言文字。這就導致中國漢字一開始便無法向衍音方向發展,只能向著形意字發展。因此,我們傳統的文字學,以漢代許慎的“六書”論為準,認定漢字是形聲字,是不確切的。形聲字乃是西方文字的特點,漢字是形意字,文字和讀音、語音語言關係不大,一字多義,不受讀音和語言影響,目沾即可明瞭意義。正由於漢字這種方塊字結體的造型特點和表意性特質,被仕人們充分地加以利用和發揮,創造出獨特的抽象表意藝術。因為,漢字乃是語言符號,是一種特殊的無形之形、無象之象,正好與“玄學”以無為本的哲學原理相契合,書法家正好可藉這種“無形之形”來表現得意志象之“無象之象”、“象外之象”。從而集中地反映了“魏晉風度”的精神,而成為仕人們熱衷併為之陶醉的高等藝術。
書法的“寫意精神”,被融入“文人畫”藝術,是經過蘇軾的倡導,將詩、書、畫互相結合。“墨戲”觀念的興行,使山水、花鳥的寫意性不斷地加強。如九方皋相馬,“意足不求顏色似”的寫意精神成了文人書畫藝術的導向,並形成潮流,使文人畫藝術趨向成熟。經過元代黃、王、倪、吳四大家的努力,使寫意山水畫藝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而花鳥畫,則經過明末徐渭等的努力,創造了大寫意花鳥畫,至清初的八大山人,便使寫意花鳥畫藝術步入了理想的高峰。
書法和文人畫,在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原因在於文士們是將其作為修道、悟道、達道的高尚藝術,故尊稱為“書道”、“畫道”。追求內聖外王,強調人書不二、人畫不二,書如其人、畫乃心文,重視人品、學養、志趣,排除功利性,不為物欲,以自娛為樂。故于藝術,無為而為,窮理盡性,既要求技進乎道,又要求格調的高華,更要求境界的高潔和超脫。因此歷代有道的書畫家,總受到社會的尊重,享有崇高的聲望而彪炳史冊。
依此來對照我們今天的書畫家,物欲橫流,推崇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將書畫視作圖名謀利的工具。書畫的市場化、商品化,已毒化了大家的心靈。一些人雖然學了點傳統書畫,也只是在“跡”不在“心”,只有皮毛形式的模倣,而無內涵精神的吸收和發揚,類同工匠。書畫藝術的平庸化,已成趨勢。在當今的時風下,是否還有超然物外、獨立獨創,為“重塑寫意精神”而獻身的人呢?但願還有這類迂腐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