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來,正在橫店拍攝或已經拍完的抗戰劇依然有增無減。用編劇高滿堂的話說,“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武俠化、偶像化、臉譜化成為抗日劇的“三宗罪”。(2月24日《燕趙都市報》)
去年盛極一時的抗日劇,今年依舊在輪番來襲,已經讓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弘揚愛國主旋律,銘記歷史恥辱,向先烈致敬,勉勵後人奮發圖強,這是抗日題材影視劇的核心價值所在。可事實上,如今眼花繚亂的抗日劇,已遁入純粹娛樂化的媚俗之路,越拍越離譜,越演越沒底線了。
有人計算,橫店影視城去年“消滅鬼子”接近10億人次,這足以說明影視投拍者對投拍抗日劇熱衷到何種程度。與此同時,編劇為了加強戲劇化,用各種離奇和荒誕的劇情一再挑戰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增加情感元素吸引年輕觀眾,各種糾結理不清的感情戲,也成了抗日劇不能少的賣點,甚至抗日隊員和敵人也談起了虐心的戀愛。
引起網友吐槽最為氾濫便是抗日劇越發武俠化,什麼小李飛刀勝過了機槍,還有徒手撕敵的強悍必殺,而敵人的飛機竟然被手榴彈摧毀。這樣的劇情讓家長們犯難,面對孩子的疑惑,實在無法解釋,要是抗日戰士都如此神武,抗戰何須打八年?這樣的劇情要是被日本觀眾看到,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又會怎麼認知?
抗日劇還在持續火爆中,當影視作品僅僅圖眼球效應,博觀眾一笑的時候,這將是莫大的悲劇。對於那段恥辱沉痛的歷史,我們的影視創作必須要尊重歷史,要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才好。(程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