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好心也會惹來爭議,比如陳游標的臺灣慈善行。臺灣當局一官員曾稱,陳游標的風標是因為他實在太高調。早前,陳游標稱將率50余位大陸企業家來臺行善,但因堅持當面發錢被部分地區拒絕。(1月26日,台灣網)
如此慷慨解囊引來如此爭議,看來對於什麼樣的慈善方式才是合適的是必要爭論一番的。
高調慈善是否合適?歷來推崇裸捐的中國首善陳游標先生一直都有高調慈善的習慣,筆者不憚由此推論陳游標先生的慈善之舉意在沽名釣譽,在中國慈善文化尚未形成的大背景下,陳先生一直堅持慈善,並高調提出要“裸捐”,其慈善之心可謂日月可鑒,筆者更願意將陳先生的高調慈善理解為對慈善理念的踐行和推廣,藉以高調以倒逼更多先富人士參與慈善,為富而仁。當然要推廣慈善理念,是不是唯有此道呢?畢竟此道的副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要求受捐者在鏡頭之下接受他人之贈,但凡是有尊嚴之人都會有所顧忌的。是否還有既能表達愛心又能不損他人顏面的慈善方式呢?
對於慈善,人們似乎都習慣於日常所見的“扶貧”,而這種扶貧往往都是停留在輸血式扶貧,比如此次陳游標先生每年都會選擇貧寒地區送紅包,此次前往臺灣也是直接向當地貧困民眾發放紅包,陳先生可以基於尊重當地受捐者的尊嚴需要,調整慈善方式,這或許能得以皆大歡喜的局面。筆者認為,如果說陳先生的紅包發放是慈善現金捐款行為的話,那麼通過慈善資本運作的善舉更應該值得提倡的慈善方式,比如捐資于科研。當然筆者無意于要否認現金慈善,從本質上說,無論是現金紅包還是捐資科研,慈善的介質都是錢,但兩種方式卻有不同的慈善價值。
輸血式慈善,或許能借貧困者燃眉之急,但是不是最有效率的卻不儘然,而如果將慈善捐款通過一定方式的運作轉為慈善資本,不僅能慈善,而且能在相當的慈善捐款下做出更大的慈善,資本與現金所不同的是,資本可以通過運作創造出更多的現金或者其他價值,捐資科研當然就是通過資助科研創造更大的技術價值,那麼慈善助貧有沒有這種可能呢?其實是可以的,在國外,有錢人的慈善行為大多通過基金運作,其核心就在於通過基金管理,進行慈善資金的資本化運作,以創造更多的資金進行慈善。
在此種慈善方式下,不僅能保證慈善基金的規範妥善管理,同時可以借基金這一媒介吸引更多的慈善愛心,更好地倡導慈善理念,通過慈善基本的資本化運作是可以創造出更大的慈善體,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如此之下比起簡單地輸血式捐款還是要好得多。(台灣網網友:高亞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