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首次兩岸協議成效檢討會議6月8日臺北登場,主要是意在共同檢討近三年來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簽署的十五項協議的成效。此次“成效檢討會”,通過對各項協議和共識的執行情況進行檢討、磋商,對於完善和鞏固協議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應該是兩岸兩會第一次共同地、系統地對兩岸協議的成效進行總結和檢討,充分體現了兩岸協議對於兩岸民眾的民生福祉是負責任、敢擔當,套用高孔廉的話,未來定能夠“好上加好”。
宋·朱熹在他的《四書集注》有詞為:“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這次檢討會所秉持的態度,凸顯了與會人士的“自治誠切”;我們應該為之肯定和讚許,更對協議造福兩岸民眾的前景充滿信心!
自2008年5月海協會和海基會重啟了中斷9年的制度性協商以來,在涉及經貿、司法、金融、運輸、教育、旅遊等領域,兩岸共商簽了十五項協議,而這“經由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會簽署協議,正在由一個個詳實的例證、一組組具體的數字、一幕幕正反的對比、一步步轉變為兩岸同胞互蒙其利,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豐碩成果”。“兩岸相關業務聯繫主體都保持密切聯繫和溝通,使協議不斷得以修正、補充。”
兩岸協議惠及兩岸民眾的成果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大家應該抱著“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的態度,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一味“抹黑”,全盤否定,動不動說“檢討會”是“宣傳會”,如此則于己有害,於民無益。
應該說,兩會協議的制定、簽署、執行中,儘管成果彰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百密一疏”,隨著兩岸的形勢不斷的變化,協議在執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實際情況及民意期許也會有一定偏差。另外,協議由於早期設計考慮難以週全,亟需進一步補充配套及加固。臺北的這次“成效檢討會”,制定兩岸協議的業務人士改變了以前“各自判解、各自修正”的舊例,呼應民意,首次一起坐下來,共同檢視、修正、補充、強化和完善兩岸協議,凸顯了責任與擔當;其心誠已鑒、其成果可期!(台灣網網友:廈狼)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