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泰國下議院選舉塵埃落定,由他信妹妹英祿·西那瓦領導的“為泰黨”在500個議席中贏得過半的265席,從而獲得單獨組閣權(儘管為泰黨表示將聯合其他小黨組建新政府),英祿也將因此成為泰國立憲以來首位女總理。
儘管英祿在整個選戰期間謹慎地與胞兄、前總理他信保持“安全距離”,但毫無疑問的是,為泰黨和此前一系列“他信黨”:泰愛泰黨和人民力量黨一脈相承,繼承和依託的,都是他信所積累的政治資本。從歷次選戰看,剛剛失敗的民主黨從未在票數和席位上壓倒過“他信黨”,因此選前人們便普遍預料為泰黨將獲勝,出人意料的,則是居然贏了這麼多。
此前的人民力量黨雖然勝出,但在議會中議席並未過半,上屆只有233席,民主黨在爭取其他小黨支援,並成功將人民力量黨分化後,尚可與之分庭抗禮,而此次為泰黨一舉奪下過半席位,民主黨則只獲得161席,即便前者單獨組閣,後者也已失去了抗衡力,倘前者再拉上幾個小黨結盟,後者被邊緣化將難以避免。
不僅如此,此次選舉中,為泰黨在曼谷也斬獲10席,雖然比民主黨的23席少得多,但泰國政壇版圖向來是民主黨佔曼谷、“他信黨”佔農村,以往“他信黨”在曼谷所能獲得的席位寥若晨星,此次斬獲10席已是歷史性突破,表明民主黨最堅強的堡壘也已出現鬆動,其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他信在泰國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富有個人魅力,善於走基層和農村路線,總理任上關注貧民和農村福利,注重政府效率,贏得不少基層選民支援;另一方面,他信家族利用特權斂財,他信本人則野心勃勃,對王室、貴族特權屢屢“冒犯”,在上層精英中口碑不佳,本人在言行上也有頗多可議之處。正因如此,“他信黨”總能通過選票上臺,而上層精英又總會找到各種把柄將之驅逐,這種頗有些滑稽的政壇“他信怪圈”,近年來已成為泰國政壇的主戲。
自2008年底上臺以來,阿披實政府在經濟上表現欠佳,出口大幅下滑,政府收入減少,失業率增加,城鄉貧民生活水準下降,儘管這一切有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紅衫軍圍城”的因素影響,並非阿披實政府一方的責任,但內閣、執政黨和首腦畢竟難辭其咎。不僅如此,由於民主黨本身是少數執政,又以上層精英為主,效率低下、脫離群眾的痼疾尾大不掉,加上選戰前夕,民主黨和更“自由派”的“黃衫軍”——泰國人民民主聯盟意見不一,後者主張抵制大選,用司法手段解散為泰黨,搞“不戰而勝”,而前者不願(或不敢)。政績欠佳、基礎薄弱、支援率不足,再加上盟友不合,民主黨可謂不敗也難。
作為他信兄妹中的“老幺”,英祿和其他兄妹有不少反差:她不僅具備他信善走草根路線的特點,而且也頗具“精英相”——美國“海歸”,商界成功人士,長期活躍于曼谷上流社會,這些都為她贏得了不少中間派人士的支援;和他信的口無遮攔、咄咄逼人相比,英祿顯得低調、謙遜,勝選後她避免使用“勝利”一詞,而稱為“獲得一個為泰國服務的機會”,這種低姿態,也便於打消王室、貴族和上流社會對“他信黨”固有的敵意。
從目前情況看,英祿上臺應無懸念:軍方和民主黨都承認並尊重大選結果,阿披實本人還引咎辭去民主黨黨領,儘管“黃衫軍”恐不會善罷甘休,但74%的投票率足以彰顯民意,人民民主聯盟難以左右大局。
不過必須看到,英祿大勝、或者乾脆說,“他信黨”一勝再勝的關鍵,是他們所倡導的福利主義政策,此次英祿在選戰中提出,政府為大米收購提供最低價格擔保,並降低曼谷10條軌道交通票價。為泰黨還提出“實行全民醫保、降低企業稅(30%降至20%)、首套房和首輛車免購置稅、60歲以上老人隨年齡增長疊加津貼、提高應屆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保障(330美元/月升至500美元/月)、為貧困地區小學生每年提供80萬台手提電腦”等具體福利政策。然而縱觀全球各國,高福利的副產品只能是高稅收,倘若高福利政策和降低企業稅政策同時推出,則勢必增加個人稅賦,否則政府將債臺高築,甚至求貸無門,“他信黨”雖然背倚他信家族財勢,家富畢竟不能真的“敵國”,屆時若福利“跳票”或不得不用權錢交易作為家族“輸血”的回報,社會和民眾將作何反應,便不得而知了。
除此以外,英祿和為泰黨能順利參選,平穩勝出,和刻意淡化、回避他信問題有很大關係。如今選戰獲勝,組閣在望,英祿會否重提“特赦”,他信會否自說自話“闖關”回國,為泰黨基層支援者和黨內的鐵桿他信派會否借機向英祿等穩健派施壓,逼他們提出“特赦”,讓他信歸國?必須看到,目前保持平靜的王室、上流社會能接受為泰黨勝出,卻很難接受他信“復辟”,一旦為泰黨觸及這根“紅線”(不論主動或被動),似曾相識的“他信怪圈”,甚至在戰後泰國司空見慣的不流血政變,會否再度重演?
說一千道一萬,泰國局勢如何演變,各方、尤其獲勝一方的頭腦、眼光和政治藝術至關重要。 (台灣網網友:陶短房)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