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社會意義上講,物質層面上的貧富懸殊差距是導致社會形成分配不公、腐敗等現象的原因。但這僅是從物質層面上反映出來的矛盾。重要的環節是,我們應從精神層面上縮短貧富懸殊差距,以社會一致的道德訴求構築精神文明領域的建設,以此形成一種制度,彰顯公平正義在制度層面和思想信仰方向上的一致性,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
無容置疑,物質層面上的貧富懸殊差距我們可以通過政策等因素改變這種畸形的現狀,但是,精神層面上的貧富懸殊差距是致使社會價值觀發生嬗變、甚至呈多元化狀態無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現狀的形成,將導致人與人之間難以產生互信,社會因人親的疏散逐步變的冷漠,人們無從選擇思想信仰,只有盲從於各種建議,思想信仰成為社會在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因素,從而引發了封建迷信的大肆氾濫,一些從政者的價值觀變形直至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腐敗成為一種常態。
對此,我們應從堅持黨的純潔性的高度,構築精神文明建設的平臺,以此在一個衝突不斷加劇、新變化、新因素不斷集聚成一種凝聚力的社會中,將黨的思想和主張以先鋒性的形象展現出來,將各種人心團結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意識形態這個平臺上,用黨的思想引領時代潮流。
形成精神層面上的思想認識一致性這種社會格局,主要的方式還在於堅持繼續解放思想這種時代要求,使大家的認識達到高度的共識,才能有效縮短人們在思想行為上的不一致性,才能從根本上引導大家的思想認識,達到和諧選擇思想信仰的目的。
消除思想認識上的障礙,在於給大眾搭建精神偶像的平臺,用他們閃光的事跡影響人,以他們高尚的行為感動人,讓他們的價值觀流行成為一個時代的時髦。
之所以能在精神層面上造成貧富懸殊上的差距,有三種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應成為一個時代的共同話題,讓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成為一個社會核心體系的基本思想因素,用這種因素為一個時代精神的形成定義。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原理上講;精神的力量改變不了貧困的問題,但可以構築成每一個人的精神磁場,成為每個人在思想上形成信念之本的源泉。只有思想上能達到共識,一種原理才能產生其普遍的價值,才能讓社會倡導一種價值觀,流行一種價值觀。二是偶像的因素。一種思想價值的確立,沒有偶像作為社會典型,是很難統一起人們的思想,更難使人們在思想認識上達成共識。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們各級部門,要經常注重發現典型、培育典型,用典型的力量匯聚民意,團結民眾,引導社會主流價值成為一個時代的時髦。三是要堅持社會主義信念和理想不能動搖。這也是一個政黨執政的基本原則。現在,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些體制面臨繼續深化或是改革。實踐證明,一切先進制度的優越性在於它能在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創新,創新中借鑒。否則,再先進的制度都會落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不例外。對此,我們在創新社會管理制度中,要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這個原則,從先行先試的高度,促進社會在轉型和跨越中科學發展。
精神層面最基本的表現在道德範疇上。如果一個民族的道德失落,無論經濟怎樣高速發展,最終都將落後。這是科學發展的結論。堅持道德高尚,在於理想和信念要有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條件。現在,一些人搞雙重信仰,一些人搞貪污腐敗,受這些淪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很多人為思想信仰的選擇困惑起來,道德層面出現了危機感,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亂象,連學雷鋒做好事都發生了準備背負打官司和冒險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這種現象的形成是人們道德素質降低的具體表現。
這些原因的形成,當然還有各種因素在內。對此,我們應重新審視社會的發展,著力消除人們在精神層面上的貧富懸殊差距,積極用雷鋒精神引導社會縱深發展,讓科學發展觀成為一個時代流行的思想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時髦的價值觀。而這些,都需要我們從精神層面上消滅貧富懸殊現象,以此統一認識,使我們的社會以新文明體系的建設而在歷史的得失中探索出更具魅力的制度。
當精神層面上消除了貧富懸殊上的差距後,物質意義上形成的貧富懸殊差距就好解決的多了。因為思想決定時代高度,理想改變現實條件。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台灣網網友:李宏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