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很差嗎?被上司訓了嗎?來罵我吧,罵到你開心。”哈市近期出現了一些“挨罵店”,為市民提供“挨罵”“對罵”等緩解壓力的服務,只要掏錢,人們就可以肆意發泄,既不傷感情,也釋放了壞情緒。一位“挨罵店”的店主介紹,3個月以來,諮詢的市民有百餘人,但是僅接了十幾筆業務。(3月19日 《黑龍江晨報》)
在市場經濟中,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中,現代都市人的焦慮和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那麼,如何排解這些壓力就是一個問題。網店中出現這樣的“挨罵店”可謂別開生面,就像心理學中的宣泄室一樣,這樣的“挨罵店”也會在緩解現代人的心理疲勞和緊張情緒上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而成為現代都市人都想去的一個地方。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說,“挨罵店”算得上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找準了現代的精神命脈的軟肋,在快節奏的紛繁蕪雜的人際關係中穿梭,人會變得越來越累,正如劉歡在歌曲中所唱到,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儘管這樣的“挨罵店”可以暫時緩解人們的煩躁情緒,但並非能夠從根本上杜絕這樣的煩躁的出現。所以說,“挨罵店”僅僅是為現代人情緒提供了一個減壓閥的服務罷了,就猶如在火山即將爆發的時刻戛然而止。但是,火山的熔岩將始終在醞釀中,也終究有一天會爆發出來。因為“挨罵店”畢竟是一個商業的形式,它是要收費的,它是以利益為指向的,而不是一個公共服務的提供和公益組織的形式。而要真正將現代人的情緒解析清楚,需要的乃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不斷找尋到人們煩躁的根源,給整個社會的焦慮把把脈,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從源頭之上釜底抽薪。
在“挨罵店”的服務中也會產生道德和法律的紛爭,按照時間收費的服務一旦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瞬間變得複雜起來,人是可以提供服務的,但是人本身是不能作為標的,這一點如果有所逾越的話就會變得複雜起來。儘管,“挨罵店”聲明瞭很多原則,比如不準罵父母,但如果咒罵自己的上司等被錄音而放置在網路該情何以堪呢?畢竟網路時代的安全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當人們在消費這樣的“挨罵”服務的時候,如何保證自己的“罵人”不被洩露將是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因為如果自己的“罵人”洩露給那個被罵的人,結果如何誰都知道。
總而言之,“挨罵店”的出現首先是順應了形式的需要,但這種店畢竟僅僅是暫時緩解現代人情緒的,再者在緩解的過程中仍舊存在著監管的漏洞和資訊的洩露等問題,最關鍵是這樣的“挨罵店”並沒有找尋到現代人情緒真正焦慮的關鍵所在只是在表面上緩解人們的情緒罷了。不過,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的努力也算得上是聊勝於無的,但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台灣網網友 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