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鐵路開發專屬網際網路支付平臺還有多遠

2017年11月02日 11:25:49來源:台灣網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官網消息,在部分鐵路局試點列車補票微信支付工作的基礎上,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於11月份陸續推出網際網路、車站窗口及ATM自助售票機購票微信支付功能,進一步豐富購票支付方式,方便旅客群眾出行,努力滿足旅客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隨著微信支付進入鐵路購票支付環節,支付寶、微信支付網金雙雄已經在全國購票網路展開決戰。網路支付方式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旅客和第三方支付企業,網路支付不僅方便了旅客購票環節,同時給第三方支付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利益。

  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網路支付不僅滲透到中國的大街小巷,也引起世界矚目。縱觀網際網路界、海內外智庫以及民間輿論,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說鐵路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合作是網際網路支付1.0的模式,那麼像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的支付方式則可成為2.0模式。與鐵路等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的是,以百度外賣為例,除了用戶利用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買單外,百度公司還研發了本公司專屬的百度錢包支付方式,京東打造了專屬的京東白條,神州專車推出御駕黑卡支付方式,甚至國外蘋果公司的APPLE PAY等等,既然有了廣泛普及的微信和支付寶,為什麼還要另辟蹊徑開放專屬的網際網路支付方式,難道是第三方支付能夠帶來鉅額利潤的原因?

  從數據上看,去年,我國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達突破19萬億元,按照2015年支付寶宣佈下調後的小微商戶收單服務費率計算,2016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收入936.6億元,剔除市場影響力具有絕對優勢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後的行業收入空間僅為281億元,單一網路支付的通道收益並不高。另外,第三方支付企業參與線下收單業務,央行統一收費標準的平均值為0.8%,在產業鏈中作為收單機構參與收入分成,比例只有2成且還要與銀行競爭,收入空間也不會太大。

  既然盈利收入並不可觀,為何商家們仍鍾情于開發網際網路支付渠道,答案自然在與網際網路支付用戶的快速擴張。目前,我國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已超過5億,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2014年底的46.9%增加到去年年初的60.5%。與去年相比,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路支付金額達9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5%。這就帶來了第三方支付衍生收益的價值,即通過客戶資訊、交易資訊的聚合,衍生出如網際網路行銷、徵信、金融等增值服務。因此,第三方支付也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中重要的一環,有助於打通各項業務節點形成生態閉環。

  鐵路運輸有龐大的載體和客戶消費資源,在生產生活中,可以定義為剛性需求,這自然增加了鐵路企業的用戶粘性。據媒體報道,2016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7.7億人,同比增長11.2%,其中動車組發送14.43億人、佔比超過52%。如此龐大的消費群,以及不斷增長的消費數量和消費層次,在客觀上已經為鐵路開發專屬的網際網路支付方式提供了先決條件。其實在鐵路考慮引入第三方支付平臺前,鐵路已經有開發專屬網上購票平臺的良好案例,這就是12306購票平臺。去年,網際網路售票佔比超過60%,其中手機購票佔總量比例超過40%,此數據已經佐證12306平臺的模式可以推廣和沿用,它成功的核心原因就在於旅客對鐵路運輸的剛需以及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便捷。

  從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和鐵路成功的案例來看,鐵路研發專屬網際網路支付平臺的條件已經成熟,應迅速搶佔網際網路支付市場。在開發的過程中,也應採用分步走的措施,首先在旅客群體中逐漸普及,之後逐步實現在社會生活消費模式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也不是不可實現的。當然鐵路開發網際網路支付平臺,除了在宣傳和行銷方面加大力度,借用其他企業成功的案例進行推廣,更應該重視的是對網際網路支付平臺的管理和保障,從歷史來看,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金融行業,都孕育著高風險,在經營網際網路支付方式時,應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做重點統籌,利用好網際網路支付這個杠桿,為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持續帶來活力。(台灣網網友:周曉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