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疑似詐騙”雖虛驚一場,防範詐騙仍不能放鬆

2017年12月27日 15:28:00來源:台灣網

  著名新聞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方漢奇24日宣佈捐出100萬獎金,助力新聞史研究工作。當他和兩人一起去銀行網點匯款時,銀行如臨大敵,隨行人被當成騙老人錢的騙子審問,就差報警了!幸虧有新聞報道,才讓銀行相信了。(12月27日 經濟日報)

  92歲高齡的方漢奇教授是中國新聞史研究領域的專家,此次獲得“吳玉章終身成就獎”,將百萬獎金盡數捐出用以支援新聞史學研究,兌現其一生之諾。方老師以這樣的方式登上新聞頭條著實有些意外,一方面我們對其為科研獻身的精神肅然起敬,一方面也引起更多的思考。

  如今詐騙案件形式越來越多樣,鉅額保健品、中大獎、子女生病……種類之多、方法之巧讓人們防不勝防。而老年人又因年事已高、難以分辨而成為主要受害群體。加之,有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沒法替其把關。稍不留意,老年人一輩子辛苦攢下的錢就進了不法分子的“腰包”。

  對此,社會各界高度重視,除了對老年人進行防範教育,作為資金必經地的銀行更是要把好詐騙犯罪的最後一道關口。若能在老人打錢過程中發現可疑之處並及時制止,就能減少損失,阻止悲劇發生。

  這次的“詐騙案件”雖是一起烏龍事件,但還是要為銀行的細心負責點讚。不少網友表示去銀行進行大面額轉賬時,銀行人員都會十分警覺,耐心詢問,難以判斷的情形下還會報警。除此之外,為應對花樣多變的詐騙方式,銀行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比如轉賬24小時後到賬,為追回被騙錢財提供時間。銀行也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詢問客戶轉賬的用途及與陪同人員的關係。

  詐騙案件屢禁不止之下,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於詐騙案件的懲治和處罰力度。徐玉玉案推動了電信詐騙的法制規範化,但也希望今後不要再以付出生命的慘痛代價來換取社會法制的進步,防患未然刻不容緩。

  虛驚一場好過放任不管。如果每一個職業的從業人員都能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多一份警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們社會和諧的中國夢也能早日實現。(台灣網網友:蘇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