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讓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2018年02月26日 16:08:00來源:台灣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未來鄉村描繪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藍圖,將農業農村發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全面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擘畫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2月22日《三晉都市報》)

  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社會文明程度有了質的提升,但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顯,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城鄉二元化結構性矛盾方面。在不少地方,發達的、繁榮的、先進的、文明的城市與落後的、凋敝的、臟亂差的農村或城中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些外國友人無不感慨,北、上、廣的現代化堪比紐約、倫敦、東京,但中西部的農村卻像是非洲。這並非聳人聽聞,事實上,因為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村大量土地撂荒,經濟發展越發落後於城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無疑是破解鄉村發展嚴重滯後城市這一困境的鑰匙,勾勒了未來鄉村美麗文明宜居的美好畫卷,為“三農”現代化增添了強勁持久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儘管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發展已經躍居世界前列,但糧食問題一直是關係國家總體戰略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背後更是“三農”工作必須直面的困境。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證了13億多人口的糧食供應,但也僅僅維持在基本供求平衡的水準,每年進口的糧食數量仍在極速增長,大量進口農業產品、化肥、種子不斷佔領中國市場,嚴重威脅著中國農業的市場化和現代化,更從根本上損害了中國農民的核心利益和國家食糧安全。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目前中國“三農”面臨的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基本農田面臨圈佔、污染、撂荒、低效使用等問題;二是農業現代化滯後,傳統精耕細作模式仍是主流;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差,不少地方生態破壞嚴重;四是農民每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較低,缺乏從事現代農業經營的意識、知識和技能。事實上,絕大部分農民只是做到了自給自足;作為農業最發達的美國,僅以不足1%的人口養活了3億多人口,不僅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還成了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顯然,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任重而道遠。

  鄉村振興與城市繁榮並行不悖。表面上看,振興鄉村與城市發展並無直接關係,實則不然。不管是鄉村還是城市,都只是國家這個整體的一部分,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從整體上把握鄉村和城市的發展的關係,建立城市反饋鄉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鄉村與城市協調、互補、共用發展的良好局面。城市的繁榮並非要以犧牲鄉村的生態環境、耕地資源為代價,振興鄉村也並不是要抑制城市的發展,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激發更持久強勁的內生動力。(台灣網網友:伍果)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