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兩岸青年交流的啟示
“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具體說來,交流過程中同胞間的“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非常重要。在我們走入新時代、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潮到來的背景下,青年交流活動必將更為普遍和熱絡。在名目繁多的交流活動中,貪圖規模、淺嘗輒止者往往辦不下去,或因為組織成員更替、募款來源問題遭遇停辦,舉辦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有兩個是此中明珠、不得不提。
三月底,舉辦十年的“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在寧波上演,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青年交流面臨新挑戰之際,顯得尤為可貴。一位從事兩岸交流近十年的臺灣老記者得知我參加了全國臺研會舉辦的青年學者論壇,感慨說“這會不一般”,“在馬英九時期或許沒什麼,兩岸關係趨冷的情況下,有那麼多年輕學者能聚在一起發表看法非常不容易”。
的確,在論壇中,圍繞國民黨走向的問題,不少大陸學者給出了懇切的建議;圍繞兩岸關係是“男女關係”還是“兄弟關係”,大家也能吵成一團而不傷和氣,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論壇的時間不夠“吵架”,大家再約時間進行小規模的探討。開誠討論又尊重彼此立場,儘管都知道很難探討出所以然來,還是不斷地進行西西弗斯式的嘗試,也在這個過程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出席會議的汪毅夫副會長感慨早年青年學者之間交流的艱難,呼籲與會者珍惜來之不易的交流機會,要對極端政治勢力對兩岸交流的干擾說“不”。汪老做出期許,作為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應該把推動學術進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為一生的志業。
在會議上,也有臺灣學者直言不諱地指出,大陸個別人士在最早時候留給他不好的印象,由此導致很長時間他都對大陸充滿負面觀感,一直到他更大規模、更深層次地了解大陸社會和大陸人才發現第一印像是錯誤的。這讓我想到去年七月在臺灣政治大學的兩岸精英研究及參訪夏令營中,大陸參訪者對臺灣組織團隊讚不絕口,陳德升老師卻不斷提醒“臺灣也有壞人啦”。兩岸都有好有壞,不應偏見,而應廣範圍、深層次的參與才能了解實情。了解實情後又發現兩岸社會是如此相似,同樣是在政治大學的營隊中,臺灣省議會前議長高育仁對大陸同學感慨,來臺灣,應該沒有感覺像外國吧。兩岸同文同種,暫時的不同怎能掩蓋長久和根本的相同?(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本文係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