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中軸線”看首都的壯美

2019-12-05 13: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線牽一城”。這條“線”,就是北京的中軸線。中軸線上,匯集了北京城建築的精髓。

  “一城聚一線”。這座城,就是北京城。北京城的變遷在“中軸線”上留痕,“中軸線”也隨之不斷生長。  

  北京城與“中軸線”,相輔相承,不能分離。中軸線是一條歷史軸,貫穿起了北京的往事;中軸線是一條發展軸,從這條線上可以讀北京,可以看中國。

  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貫穿了古都北京的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直達北端的鐘鼓樓,總共的長度是7.8公里,最初是在元朝修建的。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如何讓這條古老的中軸線,煥發出新的光彩,成了北京人乃至全體中國人的一道必答題。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 

  梁思成對北京壯美的形容,北京市一直很重視。在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的城市建設便繼承了老北京原有的空間結構,不僅沒有打破中軸對稱的格局,還對其不斷的進行了修繕與擴充。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曾說過,中軸線作為北京城市規劃中統帥全局的存在,為構建完整的城市景觀增添了信心,為實現優美的城市環境創造了條件,也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提供了思路。天安門廣場地區從20世紀五十年代起,一直到七十年代,經歷了很多次的改造,在這個過程中,對傳統中軸線對稱原則的維護貫穿始終。整個天安門廣場的規劃設計,與它兩側公共建築的佈局、規模、形式,都體現出了當代社會對北京這條中軸線價值的認同與尊重。

  後來,為了體現出中軸線的“門戶”形象,北京一直計劃把中軸線向南、北兩個方向延伸,在其兩側和終端安排公共建築群,採取不同的城市設計處理手法,以展現新世紀首都的新風貌。特別是在2001年北京取得第29屆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後,中軸線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也正是以此為契機,北京啟動了一輪文物修繕工程,特別是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永定門在原址按原狀完成復建,成為北京的“新地標”,還有老北京“五鎮”之一的燕墩也從垃圾堆中“現身”了,天壇神樂署也開門迎客了,還有前門大街改造完成,鐘鼓樓又響起了晨鐘暮鼓……

  就這樣,在這北京的這條中軸線上,古老與現代實現了完美的、無縫的銜接。從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成功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至今,北京對中軸線文物的維修保護經費投入了5億多元,先後開展了景山壽皇殿、先農壇“一畝三分地”、天壇、社稷壇、太廟等重要遺產點的維修保護、騰退開放、展示利用工作。如今,隨著南中軸禦路的全線貫通,北京中軸線申遺再添新籌碼。

  南中軸禦路貫通後,北京未來還會通過考古、景觀設計等多種方式,打造更多的文化遺產探訪線路,真正實現中軸線全程步行無“中斷點”,方便更多人在漫步間,感受北京城獨特的壯美風貌。全世界的遊客,歡迎你們來中軸線,感受北京的壯美!(台灣網網友:小橋)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