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客票讓“流動的中國”更環保
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鐵路部門將電子客票推廣到高鐵及城際線路,新開通高鐵線路全部同步實施電子客票,旅客出行無需取票。截至目前,全國鐵路已有1020個車站開通了電子客票業務,基本覆蓋高鐵和城際鐵路。
年年春運曾相似,歲歲春運有不同。2020年春運于1月10日正式啟動,2月18日結束,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4億人次。在購票乘車方面,如果旅客購買的車票為電子客票,無需換取紙質車票,持購票身份證件即可檢票乘車。
在出行效率上,使用電子客票能更有效節約出行時間。現在車站已設置自助售取票機,相比傳統的在人工窗口買票而言,已大大地分流了旅客人群,節省了排隊取票所需耗費的時間。然而,當遇到出行高峰期客流量多時,有限的設備依然供不需求。尤其是有部分“踩點”的旅客,抵達車站根本來不及取票,造成車票改簽或作廢。
貼上身份證,對準閘機露出笑臉,保持3秒,通過!記者在北京西站有深切體會,使用電子客票的乘客進站時間進一步縮短了。高鐵電子客票作為今年春運鐵路部門創新和豐富的九個方面便民利民服務措施之一,在暢通廣大旅客溫暖回家路這個點上積極做文章,進一步提升旅行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電子客票是鐵路部門落實“綠色環保”發展理念的現實舉措。紙質車票減少了,自然就減少了用紙量,減少了相應的耗能,節約了鐵路服務的人力成本。
紙質火車票從傳統的角度出發,既是旅客出行的即時憑證,也是一段出行時光的證明和紀念。作為鐵路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跟進成果之一,電子客票的推廣需要多方合力共為廣泛宣傳,有效引導大眾習慣使用。鐵路部門要積極發揮自有的媒體平臺矩陣傳播優勢,形成長期的、滾動的發佈態勢;組織職工和志願者加強進出站流程宣傳,服務引導廣大旅客適應新業務、新流程、新設備。各級媒體機構要配合做好圖解式、示範式、體驗式解讀,共同營造新的出行氛圍,倡導“綠色環保”理念。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嚮往之的奮鬥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倡導推廣綠色消費,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自覺行動。
流動的中國,是動態的美麗中國。使用電子客票,形成低碳、環保出行新風尚,從你我做起。(台灣網網友:洪亮)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